下载此文档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和相关法律知识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意识。2、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保证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化。3、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书写各项护理记录。4、依据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分析,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处理。5、提高护士职业素质、服务技能和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化解护患矛盾与纠纷。6、协调护理工作与相关科室、部门的衔接,发现问题共同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改进与反馈。7、对重大护理过失行为,应及时处理、登记并逐级汇报;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确定过失行为的性质,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1、病人在院期间,应被正确识别身份,包括门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2、住院病人均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志。佩戴腕带时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若损坏更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3、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4、有过敏史者、手术病人、意识模糊或不清、危重病人、母婴必须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志。5、医技人员在给病人进行特殊检查、样本收集、特殊药物治疗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6、医生查房时需要核对病人两种以上信息。可通过读取腕带信息达到准确快速的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的目的。7、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病人识别的方法,不得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8、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病人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核对病人腕带标识,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中、手术结束、手术病人回室时再次核对。9、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病人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腕带识别标识制度1、手术病人(包括微创手术)、危重病人、加床病人及过敏性体质病人必须佩带腕带,作为病人识别标志。2、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有损坏,及时更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3、有药物过敏者,应使用“橙色”的警示腕带。4、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戴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5、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核对腕带。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严格进行三查七对,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1、医嘱查对(1)电子医嘱:护士接收医嘱打印执行单,须经两人核对后并签名方可执行。如需转抄医嘱,也须经两人和对并签全名。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2)主班护士、中夜班护士对当日医嘱进行核对,护士长每周总查对医嘱1次。(3)临时医嘱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4)抢救病人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待医生认为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两人核对后再弃去。(5)如需整理医嘱单,必须经第2人核对。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1)服药、注射和输液前严格进行三查八对一注意。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和有效期。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2)备药前检查药品的质量,注意有无变质,瓶身有无裂缝,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3)摆药后必须经2人核对方可执行。(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制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5)发药或注射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3、输血查对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1)根据医嘱、输血申请单,经二人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诊断,并与病人核实后方可抽血配型。(2)准备采血管,核对病人姓名、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贴好标签。(3)到病人床边抽血,再次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诊断,并与病人核实后方可抽血。2)取血查对:到血库取血时,医护人员与血库共同核对病人姓名、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的外观后取回血制品。3)输血查对(1)输血查对:输血前,两名医护人员:①持交叉配血报告单与病历核对受血者姓名、病案号;②交叉配血报告单:受血者姓名、病案号、病室/门急诊、血型(包括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③查血袋标签:献血者姓名、血型(包括因子)、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④查交叉配血报告和血袋标签上的血型(包括因子)、储血号是否一致;⑤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核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623466021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20-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