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背影教学设计方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设计方案垂杨柳中学 学校 2008 年11 月21 日案例名称 《背影》教学设计 科目 语文提供者 教学对象 高中 课时 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反映的是旧社会家庭亲人的关系的记叙性文章。教学本文,重点应放在特定环境下父子深情的特定表达方式;抓住本文独特的写人记事的朴实自然的语言,从中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和文章的写作背景知识。(知识和能力)体会作者怎样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平凡的细小的事情来叙事抒情。(过程和方法)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解读父子间的深挚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学习者特征均为外国留学生,所以重点要疏通文章字词句。体会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文分三课时讲授。第一课时主要是划分段落层次,分析贯串全文的线索,侧重完成第一个教学目的;第二课时则以重点语段、语句的体会为主要教学内容,侧重完成第二个教学目的。第三课时则就学生习作讲解写人叙事的写作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味朴实的语言、平凡的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刻内涵。教学方法是讲述、引导、讨论相结合。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辅助六、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及资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理答) 学生活动源准备导语:1925年,五四运动的热潮早已过去,20多岁的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艰巨的事业刚刚开始,风沙中的北京一片寂寞,秋风萧瑟里朱自清写下了这篇《背影》。教师导入。上节课同学们听了全文的范读,了解了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知识。同时着重分析了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这节课我们要分析4、5、6、7几个自然段,重点学习作者叙事语言的内涵,体味父子间的深挚感情。学生进入课堂情景问题1:请同学介绍作者。2:请同学介绍写作背景。再听一遍前三段的范读。思考讨论三个问题。2、回忆上节A:请找出本文的文眼(点题句课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子或词)。作答。B“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C“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提出思考问题,请同学读朗读第四、五、六段。思路:沿着课文的顺序,挑出一些重点语句或语段,细细体会作者语言的特色,朴实无华的语言中如何饱含着深情。4、5段主要是写父亲送别时的细心照顾,朗读时要求学生划出写父亲言行的语句。父亲浦口送别时对儿子的处处关心,3、学习新都是通过儿子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课,研读4、的,着重写了父亲的动作行为和语5、6自然段。言。作者的叙述,毫不修饰,唯其朴实,始觉真切。表面看来,作者似乎是在那里向友人述说那次父亲送别的情景,事无巨细,原原本本;实际上,作者的述说却经过了精心的挑选,每一个细节都渗透了父亲年老颓唐、境遇不佳而对儿女却一片深情的特有表现。6段主要写作者眼中的父亲的形象和言行,朗读时要求学生划出重点语句。D讨论题:作者很细致地叙述了父亲在送与不送上的犹疑不决。?用了哪些词?这一过程是多余吗?PPT讨论题:作者很细致地叙述了父亲在送与不送上的犹疑不决。这一过程表面看好像是多余之笔,其实恰好极其生动自然地反映了父亲2)研读第四在老年光景惨淡力不从心的情况段: 下,爱子的特殊心态。“说定不送”则“再三嘱咐茶房”;“终于不放心”,踌躇之后还是“决定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也无济于事。“我”已经二十岁了,其实用不着送。正是在这种可以不送、应该不送而又终于送了的反复过程中显示了父亲

背影教学设计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890135236
  • 文件大小44 KB
  • 时间202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