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票的代价读后感[逃票的代价]今年高考首次将考试的诚信记录列入电子档案,作为招生的依据。在诚信缺失的社会,高校学生个人档案是否也应增加诚信记录,而不限仅仅于高考。发生在欧洲的一个故事值得我们反思。欧洲某些国家的公共交通售票处是自助的,乘客自觉买票,甚至随机性的抽查都非常少。一个中国留学生发现了这个漏洞,或者说以他的中国思维方式看来是漏洞。留学几年,他因逃票被抓三次。毕业后他试图在当地求职,向许多积极开发亚太市场的公司投寄,但都被拒绝了。多次失败使他愤怒,认定是种族歧视。最后一次,他冲进人力资源部,要求经理解释理由。“先生,我们并不是歧视你,相反很重视你。因为公司正在开发中国市场,需要的本土人才,所以对你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很感兴趣。老实说,你就是我们要找的人。”“那为什么不收天下英才为贵公司所用?”“因为我们查核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三次逃票被处罚。”“我不否认。但为了这点小事,你们就放弃了一个多次在学报上发表过的人才?”“小事?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小事。我们注意到,第一次逃票是在你来我们国家后的第一个星期,检票员相信你的解释,因为你说自己还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统,只是给你补了票。但在这之后,你又两次逃票。”“那时我恰好没有零钱。”“不,不,先生。我不同意你这种解释,我相信在被查获前,你可能曾数百次逃票。”“那也罪不至死吧?以后改还不行?”“不,不,先生。此事证明两点:一、你不尊重规则,你擅于发现规则中的漏洞并恶意使用;二、你不值得信任,而公司许多的开展必须依靠信任,公司将赋予你许多职权。为了节约成本,我们无法设置复杂的监督机构,正如我们的公共交通系统一样,所以只好放弃你。确切地说,在这个国家甚至整个欧盟,你可能找不到雇用你的公司。”
逃票的代价读后感 [逃票的代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