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页脚. 商业银行内部人骗贷舞弊行为与反舞弊机制内容提要: 商业银行中内部人的骗贷舞弊行为给当事方银行、国家以及人民的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运用企业舞弊理论, 并结合我国 2002 到 2006 年间的典型案例, 对我国商业银行中内部人的骗贷舞弊行为进行了研究, 最后提出了一个系统化的反舞弊机制:(1) 确定和宣传正确的管理思想和企业文化;(2) 监督和约束高层管理人员;(3) 强化内部控制的执行力;(4) 建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关键词: 骗贷企业舞弊反舞弊机制案例研究一、. .页脚. 对企业舞弊是这样定义的, 它是指欺骗者为获得经济利益而采用的非法欺骗行为①这个提法与美国著名犯罪学研究专家 Edwin·Sutherlan d在 193 9 年提出的“白领犯罪”概念十分相近“白领犯罪”是指某个个人或集团在从事行政生涯或进行财务活动时违反法律的行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舞弊所下的定义是指故意编造虚假的财务报告, 如管理人员蓄意虚报, 诈骗、盗用资产, 挪用公款等等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6 号》认为“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取欺骗违法等违规手段, 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 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对舞弊的定义还有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美国注册会计师联合会《审计准则公告第 16 号》以及美国《国家会计准则第 82 号通告》中的表述等综合以上提法, 可以看出企业舞弊是指组织的管理层或员工在从事行政或者财务活动时, 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市场中所面临的内部人骗贷舞弊行为有两层含义: 第一种是内部人的舞弊, 一方面是指银行内部的员工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银行管理不严的漏洞来骗取银行的贷款, 另一方面就是银行内部的员工出于自身经济利益( 如奖金和业绩挂钩等) 或其他方面( 如人情等) 的考虑而疏于职守, 从而导致外部人对银行骗贷舞弊行为的发生; . .页脚. 是指内外勾结的舞弊, 也就是银行内部的员工勾结外部的主体共同来骗取银行的贷款以上这些骗贷舞弊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具体的体现形式, 比如银企内外勾结、关联企业骗贷、卷款逃跑、金融票据诈骗、城市建设贷款和消费信贷风险、“问题富豪”骗贷等等这些骗贷行为中的很多是银行内部人操作或参与的, 并且十分隐蔽, 给当事银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参见表 1) 为了保证银行信贷市场健康有序地运作, 银行内部人骗贷舞弊行为的发生和预防机制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二、企业舞弊理论分析框架企业舞弊方面的理论包括三角形理论、 GONE 理论以及企业舞弊风险因子说理论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艾伯伦奇特提出的企业舞弊的三角形理论②他认为, 企业舞弊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 压力、机会和借口, 就像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热度、燃料、氧气一样, 缺一不可后来, 斯蒂文博士对这些要素进行具体阐述, . .页脚. 著中, 用三角形来形象比喻舞弊, 生动地解释了舞弊现象的社会规律因此, 他的舞弊学理论被称之为企业舞弊三角形理论三角形理论的主要观点:1、企业舞弊的第一要素———压力压力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 是直接的利益驱动事实上, 任何类型的企业舞弊行为都源于压力, 只是具体形式不同而已企业舞弊的压力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其中, 经济压力是指企业管理当局或者个人由于经济上的困难而产生的舞弊动机, 包括意外财产损失、高额负债、应急需要、贪婪以及虚荣等; 工作压力包括失去工作的威胁、提升受阻、对领导不满等, 它也会促使当事人通过舞弊的手段来应付考核或者从公司的资产中进行补偿 540)=540"vspace=5 2、企业舞弊的第二要素———机会机会要素是指舞弊者具有既可进行企业舞弊, 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 或者能够逃避惩罚的条件机会要素的存在, 使得舞弊动机的实现成为可能它主要有六种形成原因(1) 缺乏内部控制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预防和发现企业职员舞弊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相反,无效的内部控制往往是企业舞弊的温床(2) . .页脚. 对称是指欺骗者比被欺骗者拥有信息优势, 被欺骗者往往无法察觉自己处于被欺骗的境地, 或者发觉的成本太高、不经济(3) 会计和审计制度不健全会计、审计的缺陷为企业舞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会计的缺陷使得企业舞弊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而审计的缺陷则使得企业舞弊能够以合法的面目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4) 缺乏惩罚措施缺乏惩罚措施是指企业舞弊行为被发现后往往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对企业舞弊者缺乏威慑力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说, 威胁的信号不可置信这时, 企业舞弊行为的低成
商业银行内部人骗贷舞弊行为反舞弊机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