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元徵(1624 ~ 1676) 字允洽,号长人,今孙耿镇人。清顺治三年(1646 年) 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学士、户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等职。为官清正廉洁,忠于朝廷。著述主要有《易经会通》等。张尔岐(1612 ~ 1678) 字稷若,号蒿庵,今店子乡张稷若村人,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纂成《仪礼郑注句读》一书, 为监本《礼记》和石经《礼记》勘正脱误 300 余处。在济南讲授《仪礼》时,深为著名学者顾炎武推崇,并结交为友。张一生寒素,耿介自持。事亲至孝, 待邻谦诚。著作还有《易经说略》、《诗经说略》、《书经直解》、《老子说略》、《春秋三传驳义》、《蒿庵闲话》、《弟子职注》等。孙九龙( ?~ 1900) 今三教乡三教堂村人。 1900 年9 月间,惠民县义和团大师兄孙允荣与济阳县三教村义和团大师兄孙九龙等召集济阳、惠民、商河、齐东、章丘等 12 县的团民近千人, 聚集在三教堂村以东的玉皇庙内,练兵习武,打击教会势力, 并以“反清灭洋”相号召, 拟进军县城。山东巡抚袁世凯闻讯后于 9月 24 日派兵镇压, 义和团埋伏迎击。当场杀死带兵的候补知县查荣绥以下官兵 10 余人,清兵大败而去。不久, 袁世凯又派倪嗣冲等率马、步兵 500 余人再行镇压。孙九龙与其它团民首领被捕,在济南惨遭杀害。卢永祥(1867 ~ 1933) 原名卢振河, 字子嘉, 今回河乡举人王村人, 北洋皖系军阀。幼时读过三年私塾, 1890 年出外投军。 1895 年在山海关武备堂学习,毕业后被袁世凯聘为新军军官,在天津小站练兵,与段祺瑞,王士珍等成为密友,后来一同成了皖系军阀的骨干。历任清军第三镇(师) 协统( 旅长)、袁世凯的十师师长、徐世昌任命的浙江军务督办等职。 1924 年江浙战争惨败后隐居天津。卢永祥在外 40 余年,极少回老家,但乡土观念颇重。曾出资为济阳县修建黄河迎水坝、学校、民刑看守所,并督修和出资印刷了[民国]《济阳县志》等。范峻青(1912 ~ 1969) 垛石桥镇范家屯人,二胡演奏家、教育家。自幼喜爱音乐, 曾辗转济南、天津等地求学。 1935 年入北平京华美术学院音乐系专科从师于著名二胡演奏家蒋凤之先生,并曾在北平广播电台演奏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芦沟桥事变后, 他肄业回家。日军入侵济阳时,范仅带一把二胡转移, 1945 年参加八路军, 194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 长期从事音乐教研和教学工作。 1957 年参加省第一届文艺会演,荣获二胡演奏第一名。五六十年代,曾多次在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录制节目,举办二胡演奏讲座,编著二胡教材等。时济云(1892 ~ 1970) 名毓龙,号霁禅,王圈乡时家圈村人。著有《墨子哲学》、《周易释微》、《古琴考》等书。《墨子哲学》一书曾受到梁启超的赞许。终生热爱教育事业。青年时代于山东省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 先后在齐东、邹平、济南、惠民、济阳等地从事教育。 1931 年,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投资 1000 多元建校舍 9间,置学田 40 亩, 创办了齐东县第四高等小学, 并将自己珍藏的书籍献出充实学校图书馆。 1934 年, 受梁漱溟之邀到邹平参加乡村建设研究, 任五区乡农学校总部主任。抗战时期, 创办齐东私立复兴中学, 以游击办学形式培养了大批抗日人才。 1945 年到济南立达中学任教。建国初在济南三中任教,直到 1960 年退休
济阳著名人物.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