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是一篇精读课文,因为课文的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真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课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也就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于是,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大家对“胚胎发育规律、进化论”的知识不甚了解,还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当母亲怀孕一个月的时候,她的肚子里的就是鱼,到第二个月的时候就变成了青蛙了,如果这时候生下来,那他是不是生青蛙呢?”这一问题更激起了大家的兴趣,因为小学生对“胚胎发育规律、进化论”等问题充满了好疑惑与好奇。于是我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就通过课外知识的补充,满足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初步了解胚胎发育规律和进化论的相关知识。学生明白了相关知识后,在后来我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课文的语言,感受作者童年的形象时,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效果,这倒成了意外的收获。学生能够欣赏课文的语言,体会费奥多罗夫童年天真可爱的形象,享受童年发现的快乐。在理解课文最后一句“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的理解时也能引经据典地联系到中外一些科学家(伽利略、哥白尼)的遭遇。只是我觉得学生的一些感悟好像都公式化,所说的与教学参考差不多,或许这就是学生用教辅书籍的局限了。我还设计了模仿课文说自己童年的发现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地做到了语言文字训练。学生在交流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发现时能够畅所欲言,表现出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在写小练笔时,许多同学写发现过程写得不够具体,毕竟是学习、生活中的小发现,因为感触不够深刻,所以也难以具体地表述出过程。
童年的发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