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岛上的慢生活邱红英我是江心洲土生土长的姑娘,高中以前,我在这座江中绿岛上扎扎实实的生活了十六年。儿时的我总以为它就是整个世界,偶尔爸爸带我从位于南岸脚下的家里来到北江边上,我就以为我到了《西游记》里的“天边”了。去年我有幸陪着几位前辈聊过有关“慢生活”的话题,我以为市区的慢生活“慢”在个人的心境,而我们江岛上的慢生活就“慢”在了由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的观念上。比如出行,不管多大的事情,想出江岛,你也得按照渡船的班次,所以我们岛上人的习惯是出行不用急匆匆,因为你快也是这趟班次,慢也是这趟班次,但是我们守时,因为渡船很少会等人的,除非是最后一班,以前没有夜航的时候,5点半的渡船就是最后一班,错过了就没有办法了,有一次我最后班次回家,渡船开出3分钟又折了回去,接了一辆迟到的车子,虽然内心有点抱怨,但是转念一想:这渡船上的工作人员还是比较人性化的,他们照顾的不都是我的家乡人吗?由于四面环江、面积不大,当初来自不同省份的人们逃难落脚在这个小岛上,不用多久大家就熟了,大跃进的时候一起挑泥土筑江堤,夏天汛期轮流值守、防洪抗灾,西北江边上坍江时的互相救助、齐心协力……这些经历都孕育了岛上人民特有的人情味,所以在岛上生活,大家都没有太多的你追我赶,春耕夏种也不会误了农时,因为大家都习惯了互相帮助,农忙了谁家的麦子菜籽没有收完,左右邻居都会来搭把手,人多力量大,总会赶在风雨来临前将各家的粮食收完。更不用说造房建屋、红白喜事了,有热心的邻居的帮忙,大家内心里总会多一份安宁,少几分急躁。待到大事结束、农忙已过,大家又会围坐在一起话话家常,谈天说地,其乐融融。我最喜欢的就是过节了,比如端午节,节前一个月,能干的大妈婶婶们就下芦滩打粽叶了,这些粽叶都是卖到城里去的,随着城里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叶的价格都年年上升,所以这一个月每户人家都有不少的进账。不过到了端午前一天的下午,粽叶再贵,也没有人去打了,大家都拿出自己在某一片苇塘打的最大最宽的粽叶认真裹过节的粽子啦。这时候往往是大家把糯米、花生、红豆、红枣、蜜枣、腌制过
江岛上的慢生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