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李开复-中国第四波创业浪潮来临.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多易拍文件拍摄仪华中区办事处—郑州红太阳科技 1 李开复( 1961 年 12月3 日生) 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 1998 年, 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 2005 年7月 20 日加入谷歌公司,并担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 2009 年9月4 日,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演讲人:李开复时间: 9月 26日地点:北京大学秋林报告厅中国创业的四波浪潮第一波浪潮的主要创业者是社会相对边缘的人; 第二波是从体制内“下海”的人; 第三波创业者中草根居多;第四波不但拥有技术,而且往往是 IT 精英。今天,我学了一个词,叫作“倒爷”,摔倒的“倒”,爷爷奶奶的“爷”。“倒爷”就是以地方差价赚钱的人, 他们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 以低价商品买进、高价卖出的人。从改革开放开始至今,中国的创业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倒爷”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波创业者。这些“倒爷”可以说是引领了当时的中国创业浪潮。这话今天听起来, 让人觉得振奋。但是, 在当时, 他们是社会的一些边缘人。那个时候, 大部分的人都是作公务员或在国企任职, 只有找不到工作的, 甚至是无多易拍文件拍摄仪华中区办事处—郑州红太阳科技 2 处生存的人, 才考虑以“倒爷”作为职业。在这批“倒爷”中, 后来只有少数人得到成功, 慢慢地成为企业家, 比如柳传志、张瑞敏……他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许放弃了优厚的机会,也许因为找不到更好的机会, 在社会边缘挣扎努力, 直到今天才得到社会的尊重。这就是当时中国的创业情况,“倒爷”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十年以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生了第二波创业浪潮。当时的中国,全民“下海”。据说有十万个在国企或政府机构任职的工作人员,看到了经商者的成功, 便放弃了原有的工作, 选择“下海”创业。这些人员的素质和所受的教育程度都比较高, 他们创业的企业经营业务范围很广泛。当时大家的创业想法并不清晰。最终, 他们赢得巨大利益的集中在房地产和外贸领域。代表人物是潘石屹、史玉柱……这批创业者得到了很大的价值回报,因为他们与第一批的创业者不同,他们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知识层次,并且他们渐渐地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中国第三批创业者,选择了互联网。当时, 美国验证了互联网在未来有着很大的潜在价值。但是, 到底有多大, 谁也不清楚。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这批中国创业者看到了这个机会, 他们认为: 美国人能做到的, 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到。他们中的佼佼者, 快速地积累了巨大财富。其中, 四个公司的市值加起来接近 1500 亿美元。如果只评估固定时间内, 用同样资本创造最大的价值的话, 第三波创业者的成功远远大于第二波和第一波。比如, 腾讯的马化腾创造的价值和投入的成本,与潘石屹相比,马化腾得到了更大的回报。第三次创业浪潮, 让人们变得离不开互联网。它通过风险投资和股票股权可以让整个公司参与创业过程,公司一旦上市,参与公司创业的前一百人,甚至是前一千人可以成为富翁。上市是由风险投资支撑, 创业者拥有巨大的股权。这让很多人成为百万、千万富翁, 前一百个员工可以成为千万甚至是上亿的富翁, 前十名员工所得到的价值就更不用说了。这种创业模式是由风险投资和股权激励, 加上创业者本身的不同资本, 而拥有相当大的股权。这样的模式与前期的创

李开复-中国第四波创业浪潮来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y398675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