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锣鼓声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二、能对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并分析归纳,得出最后的结论; 三、通过听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让学生感知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 四、通过实验,使学生懂得声音有大小、远近、高低的不同,初步分辩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五、使学生学会感受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声音; 六、发展学生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实验、乐于探究与的欲望。 七、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群体协作精神,增强团体意识。教学重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鼓、锣、小提琴等乐器 学生准备:各种不同的乐器,自己认为可以发出声音的各种物体 (注:本课的材料应围绕“能发声的物体”进行准备,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把自己认为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带来,而实质上,所有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发出声音来,所以,学生带什么东西都不影响教学。)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生:喜欢师:陈老师要考考你们啦!听音乐,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说出这里面有哪些乐器在演奏呢?(课件播放音乐)学生猜测师:那这是什么声音呢?(锣鼓声)生:锣鼓声师:不错,这是锣鼓声声(板书课题)师:那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交流,提炼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二、制造声音,大胆猜测1、师:我们可以想哪些办法使物体发出声音来?请同学们试试看!2、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发出声音3、交流发出声音的方法(碰撞、拍打、摩擦……)4、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5、学生猜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三、制定计划,自主探究1、师:声音到底是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呢?要想知道自己的猜想对不对,我们该怎么办呢?生:做实验师: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们准备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想呢?利用现有的材料(提供锣、鼓),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讨论。2、学生讨论实验方案3、学生交流方案(教师引导:为了更清楚地观察锣面是否在振动,我们可以借助一个小纸条,鼓面可以放上小沙子或小豆粒)4、小组实验、观察,并填写教材上的表格,按教材上的提示进行自我评价。 [评] 如何做发声实验
18《锣鼓声声》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