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醒: 1 、参考价值较高,请认真对待。 2 、已经做过的考生,请把精力放到需要投入的地方去。 3 、题目没有答案,拿不准的试题最好请教老师(部分试题难度较大)。《刑法总论》教学辅导案例编者:张明楷一、刑法解释理念与方法案例 1 .刑法第 111 条规定: “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国各大学的招生信息,是否属于本条中的“情报”?为什么? 2. 大型拖拉机能否评价为刑法第 116 条的“汽车”?风景区的缆车能否评价为刑法第 116 条的“电车”?清华校园内的电瓶车在刑法上是“汽车”还是“电车”? 3 .刑法第 130 条规定: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 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 危及公共安全, 情节严重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问题是, 本罪的成立是否要求行为人先携带枪支等物品, 后进入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行为人甲在火车上获得了乙遗留的枪支、弹药, 然后在乘坐该火车的期间,持续携带该枪支、弹药,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能否适用本条? 类似问题:刑法第 245 条规定: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行为人 A 合法进入 B 的住宅后,在 B 要求其退出时, A 拒不退出的,能否适用本条? 4 .伪造、变造的福利*** 、体育*** (尤其是伪造、变造的中奖*** )是否属于刑法第 197 条规定的“伪造、变造的……国家发行的有价证券”? 5 .刑法第 271 条规定: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直接将单位财物非法转移给第三者所有,能否认定为“非法占为己有”? 6 .将“财产性利益”(如存款债权)解释为刑法分则第五章的“财物”,是否属于类推解释? 例如,甲侵入民营银行电脑终端,将乙的存款转入自己账户,在没有提取存款时被查获的, 是否成立盗窃罪(既遂)? 7. 对于真正的军警人员抢劫的( 抢劫时显示了军警人员身份), 能否适用刑法第 263 条的“冒充军警人员抢劫”?持仿真手枪抢劫的,是否属于第 263 条的“持枪抢劫”? 8. 硫酸是否属于刑法第 267 条规定的“凶器”?携带硫酸抢夺的, 是否属于“携带凶器抢夺”? 9 .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的复印件,是否属于刑法第 280 条的“国家机关公文、证件”? 10 .乙犯刑法第 302 条的盗窃尸体罪,被发现后逃走。乙的妻子甲明知尸体为乙所盗,仍为乙窝藏、转移尸体。对甲的行为能否评价为刑法第 312 条的窝藏、转移“犯罪所得的赃物”? 11. 组织、强迫男性向不特定的男性提供性服务的, 是否属于刑法第 358 条规定的“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 12 .真实案例:甲男与乙女相识,关系较好。甲欲与乙发生性关系,但没有使用任何强制手段, 乙不同意, 且大声喊“有人强奸”。甲担心有口难言, 便掐乙的脖子, 而且决意掐死乙。甲以为乙“死亡”后, 实施了“奸尸”行为, 乙事后死亡。经法医鉴定, 乙在被奸淫时, 并未死亡,而是在甲奸淫后死亡的。根据刑法理论的通说,甲成立故意杀人罪,但不成立强奸罪, 因为强奸罪的对象只能是有生命的妇女, 行为人必须认识到对方是有生命的妇女; 但由于甲以为乙已死亡,故只有奸尸的意图。真正的奸尸行为一般被评价为刑法第 302 条的“侮辱尸体”。请问:能否将当时还活着的乙的身体评价为“尸体”?换言之,能否认定甲的行为构成侮辱尸体罪? 13 .课堂设例:某公园的大门前有一条禁令: “禁止一切车辆驶入本公园”。请问:轮椅能否进入该公园? 二、犯罪客观要件案例 1 .甲雇请乙为自己看守山林,但长期没有给乙发放工资,乙不断催讨。甲产生杀乙之念。夏天某日暴风雨时, 甲令乙上山看护林木, 期待乙遭雷电死亡。乙果真在在山林中遭电袭击死亡。甲的行为是否属于“杀人”行为? 2. 一种蘑菇长期被人们食用, 餐厅也普通使用这种蘑菇做菜, 但这种蘑菇的亿分之一有毒。某大学生物系研究生甲在乙餐厅打工端盘子时, 发现自己端给客人丙的蘑菇可能有毒, 但他没有告诉客人丙, 也没有餐厅有关人员, 仍然将蘑菇送给了丙。丙吃后死亡。甲的行为是否属于“杀人”行为? 3 .被告人张男与李女谈恋爱一年之久,多次发生关系,但因未到婚龄而未办理结婚登记。 2002 年8月, 因家庭琐事, 张某向李某提出分手。李伤心欲绝, 手持一瓶毒药到张某宿舍, 声称如果张某坚持分手, 她就服毒自杀。张某说:“你想死就死吧, 和我没有关系。”李某当即服下毒药, 张某见状, 拔腿离开了宿舍。后邻居发现李某死在张某宿舍。张某
《刑法总论》教学辅导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