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郑成功》,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明清之际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全文共九个自然段。课文依循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围绕“民族英雄”这一中心,着重记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详细经过,描写建设台湾部分相对简略,文章展示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课文的情节性强,《课程标准》对5、6年级段的阅读有这样的要求:对于像《郑成功》这类叙事类作品,能了解故事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同情,崇敬感受。文章故事性强,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稍微预习,就可以基本扫清字词障碍,而且比较容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要透过字里行间去感悟郑成功的民族气节,对于远离时代背景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一点困难。因此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直切重点,第一课时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收复台湾”部分的内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学习课文第1-6自然段,知道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中描写收复台湾的部分。 3、通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不必在具体内容上多花时间,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战斗场面的激烈,以及郑军官兵的勇敢;了解台湾同胞从“痛恨”到“痛快”的心里过程。同样,这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课前我做了如下准备:让学生运用多种手段,查找郑成功的有关资料,对郑成功有个初步的了解。制作多媒体课件,查找有关地图和相关电影,使学生加深对这一历史史实的了解。《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新性阅读能力,使阅读真正成为一种“悦读”,成为我设计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课我安排了两教时。而了解台湾同胞深受的苦难,以及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故事,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被安排在第一课时因此第一课时是突破重难点的关键课时。接下来,我着重讲一讲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初识英雄 1、课刚开始,老师先介绍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从而导出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来了解一位民族英雄——郑成功。 2、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郑成功的资料,使学生对郑成功这个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把指导充分预习作为一种长期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与叶圣陶教育思想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相吻合。】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老师设问:课文《郑成功》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哪些事迹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读课文,同时还要求学生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词,指名朗读(2)读完生词之后,老师提出问题: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主要写了什么?让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老师接着再问: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郑成功收复台湾?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他建设台湾?这样就把课文的脉络理清楚了。便于下面的学习。 4、接着,就过渡到下面的内容: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设计,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讲,字词的障碍完全可以自己扫清。另外,理清课文的条理对开展下面的教学活动十分有
《郑成功》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