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密室的生活教案.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密室的生活教案密室的生活教案——评安妮弗兰克著《安妮的日记》教学目标1、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的情感和思考,感受她在厄运中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对人性善的深信不疑。2、学习、了解书评的一般写法,尝试写评论性的文章。说明:本文是《纽约时报》一篇书评,写于1952年。当时,《安妮的日记》刚刚在美国出版,远没有现在的影响力。作者说它是“经典之作”,因为书中的安妮弗兰克勇敢、阴郁、机智、自我怀疑,几乎完美表达青春时期的剧码,还因为它并非事后回顾,而是同期记载了每一刻颤抖的生命,更因为书中随处可见的对世界、对生命的好奇和热爱,对人类价值的坚守。正如日记中并没有故意赚人热泪的故事,作者评述的时候,始终客观冷静,不事雕琢,摘引日记中的文字时,津津乐道于密室居民的日常生活,极富人情味,着力表现普通人在大屠杀恐怖阴影中的从容自若。关于这一点,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深入文本,品读作者摘引的文字,感受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与世隔绝的生活中的坚忍和勇气。2、难点:理解《安妮日记》作为经典之作的“双重意义”。说明:本文开篇即冠以《安妮日记》“经典之作”的高度评价,随即多方面论证其经典性,语言洗练、中肯。但安妮所处的逆境对于学生来说距离太远,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书籍和影视资料,更多的了解“二战”和“大屠杀”,尤其要通读《安妮日记》。这样,对所评述的内容有了感性的认识,才能对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有切实的认同,并由此形成更为全面的思考。大屠杀的幸存者们,在经历了恐怖的劫难之后,出于自卫的需要,首先选择沉默,以抵挡太多的悲哀。对他们来说,最迫切的是寻找亲人,重组家庭。几乎是在20年之后,他们才开始重聚力量,一点一点开口。而1947年出版的《安妮日记》则成为最早诉说这一惨剧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1944年3月,流亡伦敦的荷兰政府,通过广播,号召荷兰人民把自己的日记保存下来,战争结束后,可以作为珍贵的史料。正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相信真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才有了今天的《安妮日记》。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预习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课前布置:(1)要求学生阅读《安妮日记》部分篇章,感受她朴实流畅的文笔中蕴藏的痛苦的等待、花季的憧憬和对生命的思考。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教师顺势引入课题。1、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找作品。可以一个人阅读,也可以三、四个同学分章节读。2、学生读日记中最让自己感动的文字,并把这些文字做成ppt文档,交流的时候,边投影。1、本文是对一部文学作品的评述,不阅读原文,就没有对那个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的少女的认识,对作者所说的“经典之作”也就无从体认。2、此环节是为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初读文本理清层次1、课文副标题为“评安妮弗兰克著《安妮的日记》”,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找出这篇文章哪些部分是“评”,“评”的内容是什么。1、学生速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分段。1-4小节为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安妮日记》作为经典之作,具有双重意义。5-14节为一段,摘引日记原文,表现安妮对真理、和平、人性的执著追求。叙议结合。15小节为一段,介绍日记的出版流传,痛惜哪些惨死在集中营的几百万安妮一样无辜的生命本文结构清晰,叙议有机结合。在学生已经对原著基本了解的前提下,理清行文思路,有助于更好的把握作者的观点、情感,并初步感知评论文的写作特点。跳读文本品味词句1、作者说安妮的日记“细腻翔实”、“温馨而坦然”,文中哪些语句表现这些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摘引日记的文字。2、要求学生选择最有体会的文字,发表见解。3、作者对日记的研究很深入,但只引用了八处,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1、学生带着问题找出相关语句。2、学生交流讨论。学生找到的语句可能比较直白,见解较浅。教师可以作适当点拨:(1)“我开始把一些最重要的东西放在书包里……这本日记、发卷、手帕、课本、梳子、旧的信件。”(2)“当安妮逐渐成熟,对性格的了解取代了爱,对彼得的爱很温柔地破灭。”(3)“当人们展现出他们最坏的一面,当不知道是否应相信真理、正义和上帝时,却要我们年轻人坚守立场和固执己见,真是加倍困难。”从上述的文字中,我们感受安妮的性格、安妮的内心冲突和她对自我的认识。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适当补充个人在阅读《安妮日记》时的感受。比如,讲解第(2)句时,补充她享受爱情的美好时写下的:“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3、引导学生总结这八处引用所表现的共同点。这八句话并不谈及大屠杀的恐惧,它们所展现的是一个和同学们一样年龄的少女对学习、生活、理想的认识和思考。提供了“今天对生命存疑的最有力答案”。1、教学活动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原则。这个环节细读日记的内容

密室的生活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ojun00002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