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灌浆系统我矿采用的是井下移动黄泥灌浆系统, 灌浆泵设在工作面设备列车上, 泵站型号是 3BN52-250/ ( 一台), 采用随采随灌、埋管灌浆,从回风顺槽向工作面采空区灌浆。在放顶前沿工作面回风顺槽在采空区预先铺好灌浆管( 一般预埋 5~ 8m 钢管) ,预埋管一端通采空区,一端接胶管,胶管长 20~ 30m , 放顶后立即开始灌浆。随工作面推进, 按放顶步距用回柱绞车逐渐牵引灌浆管,牵引一定距离灌一次浆。考虑到该井田煤层埋藏较浅,以及本地区的灌浆实际情况,本矿井灌浆泥水比取为 1: , 管路选用 DN25 的无缝钢管及高压胶管接管。制浆流程是人工取土用水枪冲击黄土制成浆液后通过泥浆管道流入泥浆泵,再压入采空区。注氮系统煤矿防灭火是以黄泥灌浆系统为主, 注氮系统为辅, 在地面建有注氮机房,注氮机房内安装一台 DT-400/8 的注氮机,注氮主管路为 DN50 无逢钢管, 沿主井( 运输大巷) 敷设, 支管在 6103 工作面运输顺槽口分岔,沿 6103 运输顺槽一直延伸至工作面采空区。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本矿井的氮气既用作预防性注氮, 也用作灭火性注氮。日常根据需要进行预防性注氮, 当发现有火灾征兆时,采用连续注氮直到征兆消除。 1 、注氮防灭火惰化指标: (1 )采空区惰化氧浓度指标不大于煤自燃临界氧浓度; (2 )惰化灭火氧浓度指标不大于 3%; (3 )惰化抑制瓦斯爆炸氧浓度指标小于 12% 。 2 、注氮工艺系统 a 、预防性注氮工作面采空区防火采用拖管注氮工艺。注氮方式: 在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采用间断式注氮。当监测系统提供出有发火征兆时开始实施注氮。在工作面进风侧( 运输顺槽) 沿采空区埋设一定长度的钢管作为注氮管, 它的移动主要是利用工作面顺槽回柱绞车牵引, 注氮管路随工作面的推进而移动,使其始终埋入采空区一定深度。将5节 10m 长的Φ 89× 的地质钻杆用丝扣连接, 然后将钻杆管路沿运输顺槽铺设到工作面下隅角, 当工作面推进时管路便逐渐埋入采空区,管路埋入采空区长度应始终保持在 15~35m 之间,以便拉管。为防止采空区碎矸堵塞出氮口,可预先将距出氮口 2m 内的钻杆上钻许多小孔, 以使氮气流动畅通。当工作面出现发火征兆时, 将埋入采空区内的钻杆拉至距切顶线 15m 处, 然后用 20m 长的橡胶软管将其与顺槽管路接通, 此后即可注氮。并随着工作面的推进, 当出氮口距离工作面切顶线 35m 左右时, 切断氮气, 拔掉橡胶软管, 用绞车将钻杆再拉至距切顶线 15m 处,连接好橡胶软管继续注氮,如此反复, 直到把有发火征兆的范围甩入采空区窒息带为止。注氮管的埋设及氮气释放口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氮气释放口应高于底板,并用石块等加以保护。②氮气释放口之间的距离, 应根据采空区“三带”宽度、注氮方式和注氮强度、氮气有效扩散半径、工作面通风量、氮气泄漏量、自然发火期、工作面推进度以及采空区冒落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释放口间距一般在 30~ 50m 之间, 第一个释放口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小于 10m 。③注氮管一般采用单管, 管道中设置三通, 从三通上接出短管进行注氮。 b 、灭火性注氮采用钻孔注氮、插管注氮和墙内注氮。钻孔注氮: 在施注地点附近巷道向井下火区或火灾隐患区域打钻孔,通过钻孔将氮气注入火区。
黄泥灌浆系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