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福建茶叶品种及其分布区域.doc.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福建茶叶品种及其分布区域/ 2009-8-15 13:02:13 来源:茶讯天下【字体: 】福建是历史悠久的产茶大省,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茶叶品质优良, 种类繁多,六大茶叶类别除黑茶、黄茶外,乌龙茶、白茶、红茶、绿茶都囊括在内。乌龙茶集中在泉州和武夷山地区,漳州的八仙茶和南平的建瓯龙须茶也属乌龙茶系,而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山岩茶是最出名的乌龙茶种类。红茶主要包括南平的正山小种、政和功夫及宁德的坦洋功夫和白琳功夫红茶。白茶主要集中在宁德市,种类有白牡丹、雪芽、白毫银针等。绿茶类最出名的属福州的茉莉花茶,也包括龙岩的斜背绿茶。福建乌龙茶其中乌龙茶是福建茶叶的主打产品,福建乌龙茶有南北之分——闽南乌龙和闽北乌龙,闽南乌龙茶包括安溪铁观音、黄金贵、本山、大叶乌龙、毛蟹; 永春佛手、平和白芽奇兰等闽南地区乌龙茶,其中安溪铁观音是闽南乌龙茶的代表, 铁观音原产于安溪西坪镇, 素有“茶王”之称。由于安溪气候温暖, 雨量充足且多山,所以茶树生长茂盛,品种繁多,冠盖全国,并远销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铁观音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品质以春秋茶最佳。品质优良的铁观音具有独特的品味,香甜浓郁,有特殊的“观音韵”,冲泡 7 次仍有余香,有“美如观音重于铁”的说法。闽北乌龙——武夷岩茶品目繁多,主要有大红袍、肉桂、不知春、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四季春、万年青等。而最负盛名的当数大红袍。“大红袍”产于武夷山九龙窠。相传康熙皇帝巡视江南之际,因患水土不服,卧床不起,诸多良医献策配方,都不能治好,后来有人献上一包武夷山的茶叶,请康熙皇帝饮用,不料,康熙一喝病就好了。当康熙得知这种功效神奇的茶,当即脱下红色御袍,派人送往武夷山,披挂在茶树上,以示谢意, “大红袍”因此而得名。香高味醇、形色独特的武夷岩茶,具有特殊的“岩韵”。它集红茶、绿茶功效于一身,有提神消食、生津止渴、减肥健美、防癌抗病之功效,是福建省主要出口商品茶,更是中外游人争相购买的旅游纪念品。福建红茶福建红茶代表是南平的正山小种和闽红工夫红茶。正山小种,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 18 世纪后期,首创于福建省崇安县桐木地区。历史上该茶以星村为集散地,故又称星村小种。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激烈, 出现正山茶与外山茶之争, 正山含有正统之意, 因此得名。现在产地仍以桐木为中心,另崇安、建阳、光泽三县交界处的高地茶园均有生产。产区四周群山环抱, 山高谷深, 气候寒冷, 年降水量达 2300 毫米以上, 相对湿度 80~ 85%, 雾日多达 100 天以上, 日照较短, 霜期较长, 土壤水分充足, 肥沃疏松, 有机物质含量高。茶树生长茂盛, 茶芽粗纤维少, 持嫩性高。由于生长在武夷高山气候里, 滋味甘醇, 具有天然的桂圆味及特有的松烟香, 保健功效也是闻名遐迩的。正山小种早在 17 世纪初就远销欧洲, 并大受欢迎, 曾经被当时的英格兰皇家选为皇家红茶, 并因此成为文明天下的“下午茶”。闽红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举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统称。均系福建特产。政和工夫政和工夫,为福建省三大(坦洋、白琳)工夫茶之一,亦为福建红茶中最具高山东省品种特色的条型茶。原产于福建北部,以政和县为主产区。制茶工艺及品质:茶叶初制经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成品茶系以政和大白茶品种为主体,适当拼配由小叶种茶树君体中选制的具有浓郁花香特色的工夫红茶。成品茶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金黄色, 颇为美观; 香气浓郁芬芳, 隐约之间颇似紫罗兰香气; 汤色红艳, 滋味醇厚。政和工夫产于闽北,为闽北三大工夫茶(另有坦洋、白琳)之一。产地以政和县为主。松溪以及浙江的庆元地区所出之红毛茶,在政和加工,亦属政和工夫。 19 世纪中叶为政和工夫兴盛之期,年产量上万担,后逐渐衰退, 几乎绝迹。建国后恢复生产,但产量较少。政和县内山岭重叠,雨量充沛,茶园多开辟在缓坡处的森林旧地,土层肥沃,茶树生长繁茂。政和工夫选用政和大白茶和小叶种两个树种。以大白茶树鲜叶制成之大茶, 毫多味浓, 为闽北工夫之上品。以小叶种制成之小茶, 香气高似祈红。政和工夫以大茶为主,适当拼以小茶。坦洋工夫坦洋工夫分布较广, 主产福安、柘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 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 公元 1851 --1874 年), 坦洋村有胡福四( 又名胡进四)者, 试制红茶成功, 经广州运销西欧. 很受欢迎, 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 接踵而来并设洋行, 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 坦炒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 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 公元 1881 — 1936 年)的 50 余年, 埕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 1898 年出口 3 万余组。坦洋街长一公里,设茶行达 36

福建茶叶品种及其分布区域.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cuzhrouh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