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丝绸之路第(1)课时课型略读修改意见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3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材分析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自由读课后“资料袋”二、阅读课文,交流体会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说说主要内容。2、检查预习情况,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重点指导三个字:凹、匕、戎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5、小组合作讨论。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方法:小组学习,合作交流1、感受“友谊之路”: ⑴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⑵交流: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写法: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教师在对话中点拨: 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了解公元这一特定的时间概念。⑴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⑵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⑶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⑷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⑸有感情地朗读。3、感受文化之路:⑴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⑵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⑶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 (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
丝绸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