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欧盟为何恐惧中非越走越近 015 年2月9日作者:赵雅楠 2 “十二年前,英国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把非洲称作‘毫无希望’的大陆。可 30 年前也有无数外国人认为中国毫无希望。事实反驳了他们。”在非洲待了整整七年, 刚刚回国的清华大学教授唐晓阳在回答一名非洲留学生有关中非经济特区的问题时说。从 2007 年开始,唐晓阳用整整六年时间对十几个非洲国家进行了详细的田野调查,采访了近千名和中非合作直接相关的双方官员、经理、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 对非洲了解得越深, 他越觉得中非经贸合作潜力巨大的背后存在重重挑战。但是对于中非经济交往的未来能否实现“双赢”,他持乐观态度。中国人现在看非洲人的眼光, 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外国游客到中国的感觉,除了带着优越感、陌生感,甚至还有害怕。“我被医院派去肯尼亚的时候, 担心自己会不会有生命危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刘医生说。“ 94 年左右,我们医院一个去也门的医疗队正好赶上也门内战, 一群人差点被子弹射中。后来我在非洲坦桑尼亚待了三个月, 觉得那里很安全,居民也很友好,根本不是我想的那样。 2 中非两国人在看待彼此时,往往存在因文化、社会差异造成的误解, 因此了解非洲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非常重要。非洲人眼中的中国形象随着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加强,中非关系日益被西方国家诟病, 西方政府及民间人士发动国际舆论攻势,非议中国对非战略。 201 4 年8月3 日,希拉里在非洲最西部的农业国塞内加尔的讲话中表示, 美国致力于一种增进而非榨取的合作模式, 称外来国家为自身攫取非洲财富的时代应该结束了, 暗示“某些国家”只对非洲的自然资源感兴趣。不管希拉里是否暗指中国, 中西方谈论对非合作模式都难免有失客观, 非洲人如何看待中国在非洲的角色、作用和地位才是真正重要的。根据采访以及对非洲媒体的调查显示,非洲人对中国有褒有贬, 既非我们自己认为的那么积极, 也非西方学界、政界那样一味地批判。总体而言, 中国对非洲落后国家的发展的帮助是受到当地人普遍认可的, 他们已经离不开中国技术, 离不开中国货。而对中国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 中国在非洲“攫取”资源, 中国人抢夺当地劳动力市场。 3 对于这种指责, 需要认清的一点事实是: 中非贸易确实存在严重的结构不平衡, 非洲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中, 矿产和石油占了 70% 至 80% 。这其实是由非洲目前的经济结构所决定,因为它的比较优势只在于能够提供原材料。但是资源进口并不等于资源占有, 目前中国在非洲真正占有股权的石油和矿产相当少。以非洲西南部的石油矿产大国安哥拉为例, 2012 年, 中国从安哥拉进口的石油占当地总产量的 45% , 但是在安哥拉现有的 34 块油田中,中石化仅在四块区块占有股份,另外三十块油田的主要持股人与运营商几乎都来自欧美的国际石油巨头, 连印度公司都比中国多。 2012 年5月5日, 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总裁雷蒙斯在中铁四局安哥拉项目经理部常务副经理陈刚的陪同下, 到中铁四局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工程现场视察指导工作。 4 而中国石油进口的另一个主要来源利比亚的情况也类似。截止 2013 年,该国两百块油田中,中石油仅拥有一块油田的勘探权。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指责完全是欲加之罪,没有任何的现实说服力。而作为非洲国家本身来说,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并不应该被否定。事实上, 很
欧盟为何恐惧中非越走越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