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1)地震是怎么一回事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约7秒就有一次。这些地震中99%以上震级都很小,有的只有零点几级,一般人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探测得到。人们能够感觉得到的不到1%,其中造成灾害的仅有万分之二左右。全球85%的地震是发生在海洋中,只有15%发生在大陆。一般说来,地壳内部积累的能量越多,地震时释放的能量也就越大,地震的震级也就越大,造成的地面建筑破坏程度也就越严重。 1、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地壳之下是地幔和地核。它们的分层结构就像鸡蛋的蛋壳、蛋清和蛋黄。地核又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地球的内部构造 2、地球是运动着的我们居住的地球始终在不停的运动中。她在自转的同时,还与太阳系其它星球一道围绕太阳旋转,随着太阳系、银河系在茫茫宇宙中遨游。地球是有生命的。她和太阳系一起形成,从而开始她自身的演化进程。 3、天然地震的几种主要类型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发生得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振动。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构造地震对人类的威胁最大。 4、地震基本概念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呢?地下的岩层受力时会发生变形。开始,这个变形很缓慢;但当受到的力太大,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破裂;岩层破裂所产生的振动传到地表,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震源:就是地壳内部岩层直接破裂发生地震的地方。◆震中:震源垂直对应在地面上的地点。仪器测定的震中称为微观震中,一般用经纬度来表示时,也叫震中位置。人们感觉最强烈、地面破坏最严重的地方称为宏观震中。◆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一般震源深度越小,地震对地面的破坏性越大。◆震中距:地面上从震中到任意一点的距离。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至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震级:衡量地震大小的标度称为震级。它反映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能量相差大约32倍;,能量相差约1000倍。。—、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震级大于5级,或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地震烈度: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同一个地震,不同地区由于震中距不同或地下构造不同,受到的破坏程度和人对地震的感觉也不同,因此地震烈度也不相同。(震级与烈度的区别,请进一步做通俗化处理。) 一般说来,震级表示的是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大小,因此我们常说某个地震有多大。而地震烈度反映的是地面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是地震对地面及其建筑破坏和对人的影响的综合表现。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区往往地震烈度不同。一般来说,距离震中越近,烈度越高,地面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22x33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