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萧红墓畔口占.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读准字音漫漫() 装饰()舵手()谎言()mànmànshìduòhuǎnɡ解释词语【霜风】【漫漫】【装饰】【舵手】【谎言】既指凛冽的寒风又指严明的风纪,在诗中指刺骨寒风。(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的样子。掌舵的人;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骗人的话;假话。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五四前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历任北大教授、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北平女子文理学院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长、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等职。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最早的新诗尝试者之一,但后来长期写作旧体诗词,有多本旧体诗词集问世。其部分新诗收入《秋明集》,主要新诗作品有《月夜》《落叶》《三弦》等。作者简介月夜沈尹默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朗读指导一、二句均为七字,白话对偶句,但其节拍是“二三二”形式,明显不同于旧体诗七言句的“二二三”模式。第三句较长,大致可分为五个(或六个)节拍,笔者觉得此句可于“树”与“并排”之间分行。第四句五字,是“一二二”的音节停顿,明显不同于五言旧体诗的“二三(细分为二二一或二一二)”常规。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感知诗歌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赏析诗歌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霜风、月光、一株顶高的树,营造了霜风寒月的幽静氛围。这首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其实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你从这些事物中又读到什么?小组讨论交流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地出现,例如这首《月夜》。因此《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写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这首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其实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感情?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也即是五四前后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萧红墓畔口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y3986758
  • 文件大小990 KB
  • 时间2020-05-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