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来源于料下载网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文章标题: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一、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领导干部能否始终保持良好的作风,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党在长期执政情况下必须面对的考验。这种考验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会长期存在,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大局。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干部作风问题不解决好, 科学发展观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很难落到实处。比如有些领导干部存在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的做法,或是只看眼前、不顾长远、畸重畸轻、忽视协调,或者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好大喜功、脱离实际,这些都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科学发展的目标格格不入。干部作风建设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本身就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风气能够营造扶正祛邪的浓厚氛围,产生扬善抑恶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黄宗良教授说,领导干部作风不正、不实,会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甚至激化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是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其根本利益。领导干部应该着力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才能凝聚人心,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同样关系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和认同,主要是看每个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因此,刘海涛教授说,优良的作风本身就是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体现,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较高的执政能力,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也是群众评判一个政党是否值得信赖的重要依据。一个政党的干部作风好,其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就强,其执政基础就稳固。反之,就必然脱离群众,失去民心,其执政基础就会逐渐瓦解。在新形势下,反腐倡廉也必然要求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抵御腐败,保持清廉的重要保障。陈雪薇教授说,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领导干部腐败案件来看,不少人违纪违法都是从作风问题开始的。干部一旦作风上放松了要求,就会降低甚至丧失拒腐防变的能力。因此,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坚持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2006 年,中纪委痛打“大老虎”反腐败工作成绩显著,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宝金,安徽省原副省长何闽旭、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武龙兼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等高官纷纷落马。二、目前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在新形势下,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着某些突出的作风问题。 2006 年中,陈良宇、刘志华、李宝金、何闽旭、王武龙、邱晓华、杜世成、郑筱萸等落马高官,无一例外地存在严重的作风问题,其腐败行为也肇始于作风的堕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目前领导干部作风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学风方面,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能踏下心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不能坚持调研,不能坚持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其中危害最深的莫过于采取“实用主义”,搞假学习,说一套做一套,搞政治投机。二是群众路线方面,漠视群众、脱离实际。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劳民伤财;
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