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计辅助模块主要操作说明一、财务基础数据录入模块 1. 操作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复核查证基础数据,以及核算单位报表的正确性。 对基础数据进行查证判断,得出核算单位审计结果。 2. 操作的主要步骤 录入核算单位财务会计数据 复核核算单位基础数据与会计报表的正确性,并对出现的数据差异,视具体情况作出是否纳入核算单位会计报表“表外调整”事项的判断。 对核算单位基础数据实施查证判断,并发表审计意见(保留、调账、披露、调整) 。同时, 对查证判断过程中需要纳入报告期内的“表外调整”或“表外披露”事项进行处理。并将表外调整、披露事项按资产、负债类别及科目的顺序, 逐项录入【审计调整明细表( 表外)】、【审计披露明细表(表外) 】中。 整理查证意见,归集调整、披露事项 对存有调整、披露、调账事项工作表,按查证意见进行排序(序列为:调整、披露、调账)整理。 分别将调整、披露、调账事项按资产、负债类别及科目的顺序,逐项录入【审计调整明细表(表内)】、【审计披露明细表(表内) 】和【审计调账明细表】中。 对【审计调整明细表( 表内)】事项的“调整属性”作出判断选择, 相关要求详见该表说明。 将【审计调整明细表( 表外)】表外调整事项的金额数据分别填入【资产负债审计认定表】和【损益审计认定表】“表外调整”列对应科目单元格中。 经以上操作,得出核算单位的审计结果。主要有: 【审计调整明细表(表内)】【审计调整明细表(表外)】【审计披露明细表(表内)】【审计披露明细表(表外)】【审计调整及披露情况表】 2 【资产负债审计认定表】【损益审计认定表】二、内部往来复核模块 1. 操作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查证各核算单位之间往来,并核对差异。 查证核算单位编制报表对冲往来的正确性。 2. 操作的主要步骤 分别按债权单位和债务单位录入【内部往来账项复核表】, 对往来差异实施查证判断, 并在相应基础数据工作簿发表审计意见(保留、调账、披露、调整)。 对被审计单位编制报表对冲内部往来的正确性进行查证判断,并按重要性原则或者是否对损益产生影响作出表外调整判断。三、财务基础数据汇总模块 1 .操作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复核单位合并会计报表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 汇总核算单位会计报表数据及审计结果,得出被审计单位审计结果。 2. 操作的主要步骤 建立汇总工作簿与基础工作簿之间的链接,读取核算单位基础工作簿中【资产负债差异复核表】、【损益差异复核表】的“期末会计报表数”, 形成【资产类汇总表】、【负债类汇总表】和【损益汇总表】。 在【资产类差异复核表】、【负债类差异复核表】和【损益表差异复核表】, 录入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报表的相关数据。复核查证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报表数据的正确性,并对出现的数据差异,视具体情况作出是否纳入单位报表“表外调整”事项的判断。 整理汇总数据 以核算单位为对象, 建立汇总工作簿【表外调整汇总表( 资产类)】、【表外调整汇总表(负债类) 】与基础工作簿【资产负债审计认定表】“表外调整”对应列数据的链接。 以核算单位为对象,建立汇总工作簿【损益调整汇总表】与基础工作簿【损益审计认定表
操作简要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