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前景广阔来源:民营经济报类型: 每日新闻发表时间: 2006-9-30 伴随着中国能源危机警钟的敲响和节能呼声的日益高涨, 中国需要以能源集约化利用为前提, 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小水电、地热能等清洁能源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专家预测: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世界关注和各企业发展的新领域。能源状况:总体不乐观“我国能源供应总体紧张,其中电力和液体燃料最为显著。”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吴创之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据有关数据显示, 2005 年, 我国总供电量为 21 吨度,缺 20 %左右的用电量。而广东、江苏等地方的企业曾出现过一周“停2开5”( 一星期中停电 2天,供电 5天) 的现象。“这种缺电情况影响很大啊!”吴创之不禁感叹说。吴创之介绍,相对 2005 年,今年虽然有所改善,但因发电厂多,燃料消耗量大,环境污染却相当严重。“液体燃料方面也十分紧张,去年广东省柴油短缺是集中的体现。”广东省是柴油量需求最大的省份之一。吴创之分析说:“造成柴油短缺的原因首先是没有自己的油田, 其次是国内石油资源少,最后是国内石油价格比国际石油价格高等原因,从而形成国内石油进口企业积极性不强。”数据显示,去年国内石油进口仅 亿吨,占全国石油消耗总量的 30 %。解决办法: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除了能源供应紧张,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国内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据有关数据显示, 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而能源消耗主要是依赖煤炭,我国煤资源丰富,国内开采已达 21 吨, 加大技术还可以大量开采。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进而形成是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虽然国际已颁布有关限排二氧化碳的规定。但此规定目前只针对发达国家,而我国目前不是发达国家,没有限排二氧化碳的义务,但是按照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在几年内我国将会被列入限排二氧化碳的范围内。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排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高于日本和欧洲国家。假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受限, 而国内煤矿占全国的 70 %左右, 油占 20 %左右, 占全国总能源的 90 %左右。因大量使用无法马上停止开采利用,根据国际法规定就要交纳相应的排放费。排放费单价为每升二氧化碳 15 美元, 这对中国经济造成另一负担。”吴创之分析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有专家预计: 15 年内能源供应要翻 1倍, 要面对能源供应紧张和大气污染两者之间就有了矛盾。而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为了保护环境并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改变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开发利用可再生清洁的能源资源是必然的选择。所以说与化石能源相比,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吴创之说,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能源之间存在的矛盾,应对的办法主要有三点: 1 、开发没有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 即再生能源;2、开发另外一些可以代替煤与油的能源, 即新能源;3、开发没有污染的新能源。在满足供应基础上,解决能源供应不足、二氧化碳排放和污染排放等问题。能源产业需政府和多渠道资金支持“新能源与再生能源产业投资较高, 需大量资金投入, 但在初期阶段, 需要政府扶持和资金的支持。”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东省能源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余伟俊副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记者刚来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前景广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