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摘要: 1991 年12月25 日,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 70 多年的红旗悄然降落,代表俄罗斯的三色旗重新升起,这标志着列宁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了。在此之前两年多时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权已象多米诺骨牌那样相继垮台。这样,历史发展到 20世纪 90年代初,在世界政治地图上,苏联、东欧这一大片红色已成为旧迹。一时间,全世界的目光都被这一令人震惊的事件吸引住了。关键字: 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 1991 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被迫宣布停止执行苏联总统职务时,已经是曲终人散。当时有位叫闻一的中国学者正在莫斯科。他后来在《解体岁月》一书中是这样记述听完戈尔巴乔夫电视讲话后的那个令他心绪不宁的夜晚的: 我侧耳听着窗外,窗外没有任何异常的声响。我顾不上关掉电视,就匆匆下楼。院子里死一般的沉寂,只有黑暗中的树叶被风刮起的阵阵沙沙上,居民楼上的窗户已经黑了一大片,戈尔巴乔夫在电视上的出现并没有使它们再闪烁起亮光来。对这毫无表示的夜的沉默,我不习惯,也感到惊讶。我觉得,在几近消瘦的戈尔巴乔夫的身影如此凄凉地消失之后,总该有点什么,嚷嚷声也好,唏嘘声也好,咒骂声也好,哪怕是切切私语声也好。是的,总该有点什么吧。可是,却毕竟什么也没有……他不甘心,又跑到红场和列宁墓前。他想,这里是苏联的象征,总会有些不甘心亡党亡国的苏联人自发聚集到这里表示点什么。但他再一次失望了。他写道: 红场黑黝黝的,很少有几个人影,在这冬日的夜晚像是深不见底的大海。那座古老的教堂和这座不算古老的列宁墓消融在夜色之中,只有斯帕斯克塔楼上那颗硕大无比的红星在冷峻地注视着这夜这沉默。这方土地上的人们这时没有人像我这样,傻乎乎地跑这么远的路,来面对这沉重夜幕下的空旷与孤寂。我感到了少有的不安和失望。[1] 我们都看过《列宁在十月》这部历史巨片。其中看到的场景是历史的真实记录:191 7 年11月7日(俄历 10月25日)晚,克伦斯基以最高总司令的名义打了一夜的电话调兵遣将,要求驻扎在彼得格勒郊区的部队,即皇村的突击营、巴甫洛夫斯克的炮兵部队和彼得戈夫的准尉学校的学员前来救驾,但这几支在临时政府看来是最可靠的部队全都按兵不动,没有一支援军来到。他下达了一项严厉的命令征集汽车,也没有弄到一辆。因此,当起义队伍如潮水般地涌进东宫大门时,只有人数很少的士官生作螳臂挡车式的无效抵抗。参与指挥这场战斗的领导者之一彼得沃伊斯基曾留下一段令人难忘的记述: 漆黑的夜空被灰色的烟雾、灯光和窜来窜去的炮火的红色闪光所照耀着,一连串的赤卫队员、水兵和士兵从所有邻近的街道中、从附近的角落里飞驰而过,他们碰到障碍, 跌到了,马上又爬起来,一秒钟也没有停止自己的暴风骤雨般的急流。当炮弹的轰鸣声平息下来,天空中机关枪和步枪的弹头也减少了,这时候,响起了一片胜利的“乌拉”之声。一刹那间,所有的街垒、街垒的保卫者和进攻街垒的人,汇合成一个黑色的、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整体,就像爆发着的火山一样,又一瞬间,胜利的欢呼声已经从街垒的这一面发出来了。人流已经淹没了冬宫的台阶、进口的地方和楼梯。 10月26日午夜 2 点10分,临时政府的成员们在冬宫中被逮捕了。布尔什维克的旗帜在彼得格勒各高大建筑物上飘扬,广大的人民群众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微笑……[2] 彼得沃伊斯基的这段记述和前面
浅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