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牦牛的小卓玛》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放牦牛的小卓玛》是苏少版小学音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首演唱歌曲。这首歌曲以五声羽调式写成,旋律轻快、流畅,生动地表现了青藏高原的秀丽风光。装饰音的独特用法加上特有的衬词,使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本单元内容是通过演唱和欣赏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歌曲、乐曲,学跳民族舞蹈, 让他们走进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体验、感受作品形成的风格与特点,领略如雪莲、格桑花、草滩、碧野一样多姿多态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斑斓色彩。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音乐知识,但在知识掌握还不够牢固….. (写完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也为了指导学生感受藏族歌曲的特色,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加深感受和了解,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看、唱、跳、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提高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2) 能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把握藏族歌曲的特点。依据本课教学目标特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 3、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2)把握藏族歌曲的特点演唱歌曲。 4、教学难点: (1)歌曲中装饰音和衬词的演唱。 5、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自编藏族舞蹈二、说教法: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通过教学及多种生动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整个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走进西藏”的教学情境,将教学活动融于情境中进行,精心设计了走进“极富魅力的西藏”、“西藏独具特色的歌”、“西藏多姿多彩的舞”等几个环环相扣的教学板块,将歌曲的学习融入其中,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丰富了学生的体验,也使教学更具整体感和流畅性。另外,是能将歌曲的学习与表现和对相关音乐、文化的感受与了解有机结合,并融于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了“资源”的辅助教学作用,使教学的开展层层深入,教学效果显著。才旦卓玛演唱歌曲和藏族踢踏舞的引入,不仅让学生感受与了解了藏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拓展了学生艺术视野,同时也为歌曲的学习与表现找到较好的切入点。学生感受了西藏民歌独有的明亮与高亢的风格特点后,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尝试模仿演唱的环节,既让学生尝试表现了西藏民歌的演唱风格,又让学生熟悉了歌曲旋律,较好地解决了歌曲学习的难点。学习藏族舞蹈时,一直播放《放牦牛的小姑娘》作为伴舞音乐, 学生感受与体验了藏族舞的热情奔放、节奏感强的风格特点,学会了舞步,也熟悉了歌曲的主题旋律,为歌曲的学习与表现作了很好的铺垫。三、说学法: 本课主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到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从多个角度、多种方法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音乐。在本节课中,我以“听”为中心,以实践为手段,以体验为重点,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用心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的魅力。具体做法是: (一)体验性音乐教学法 1、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 2 、欣赏法:欣赏藏族音乐,使学生能在欣赏的过程中发现藏族音乐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从而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
苏少版音乐五下《放牦牛的小卓玛》说课稿.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