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扩大内需之策摘要在国际金融危机下,世界经济动荡不安,贸易出口遭到抵触的背景下,为防止经济下滑,当前宏观调控转向旨在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政策组合。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如今的经济现状,其次分析现阶段我国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再深入分析我国在扩大内需之路的制约因素。最后针对这些制约因素,从宏观角度提出扩大内需之策关键词: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消费目录摘要 52扩大内需的必要性 ,对外贸易发展越来越艰难 73扩大内需的制约因素 ,持币动机增强,影响现期消费 94、扩大需求的具体措施 。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12参考文献: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扩大内需”首次在五年规划中成为独立章节。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指出,这充分表明,中国已将其完全纳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的轨道,“如果能有效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中国将在国际经济格局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主动权。”可见,扩大内需在我国已具有了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和迫在眉睫的实施的必要。而且我们知道提出扩大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是从我国08年金融危机以后就一直在实施的一个政策,那时国家就意识消费是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这包括调整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等。而“十二五”规划更是将消费带动经济增长提高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子,这说明在我国经济体制中,经济增长结构是不合理的,是急需要改革的。而纵观分析,消费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最短的木板、最慢的马车。所以必须靠扩大消费促增长来完善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是扩大我国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并通过希望通过扩大内需的方式让中国经济在这世界经济极不稳定的时代还能保持和稳定我国经济增长比率。纵观当今世界也是,都正在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中,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成为国际大趋势。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已高度融合,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不断提高我。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而对于我国来说调整经济结构最重要的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一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的,消费只占很小的比例,而现在国际经济形势萧条,外部需求疲软,如果我们还想稳定我国经济增长,就必须求找新的出路,开启内需,让老百姓自己来消费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中国人传统的习惯是储蓄而非消费,没有需求企业怎么生产?这就需要经济体制改革,改变整体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经济结构最重要的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国土辽阔,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市场空间大,回旋余地大,内需潜力大,对经济发展具有持久的拉动作用。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总结经验做法,针对现实问题,建立健全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国际市场风险加剧,外贸出口难度加大,从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变为主要依靠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扩大出口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中最重要的目标。1978-2007年间,%。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增长速度迅速滑落,2008年11月份出现了新世纪首次负增长。因此,新形势下,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要真正把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放到扩大国内需求上,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固定资产投资方面,1995-1998年间,年度投资总量在20000-30000亿元徘徊,增长也比较稳定,维持在10%上下。在政府大规模发行国债后,固定资产投资于2001年起开始快速增长,2003年投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扩大内需之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