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科林·鲍威尔的生涯是美国梦的体现。他出生于纽约市哈莱姆黑人居住
区,父母亲都是牙买加移民。迄今为止,人们对他的了解仅仅是表面现象。
我们在本书中将会牛看到他是怎样由一个顽皮淘气的儿童成长为美国四
星上将的。他小时候常跟随父亲上教
堂,成年后在一家装瓶厂打工,后来加入了后备军官练团。接着是头一次出
国赴驻德美军部队服役。有一次他奉命警卫一门原子炮时出了差错,差不点
断送了前程。然后,我们将跟着他巡逻于越南的热带丛林之中;进入华盛顿
官僚衙门这座同样步步有危险的“密林”,看到这位黑人军官出差美国南方
时受到的种族歧视和侮辱,在韩国又应付了多少复杂挑战。透过他的回忆将
活灵活现地观察到我们时代的若干重大国际事件──“沙漠风暴”、入侵巴
拿马、“伊朗门”交易,以及与戈尔巴乔夫几次气候多变的会晤,克林顿总
统因为军队中的同性恋问题而遭受的非难。
在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先后当政的年代里,鲍威尔都历任政要职,足见
其眼光与众不同。作为一名现役军人,他体验过华盛顿政治的酸甜苦辣;作
为三届总统的顾问,他看到了政策是怎样制定的,并亲自制定过政策。卸职
以后,又被克林顿总统请回来,陪同前总统卡特出使海地,于战争一触即发
之际完成了调解任务。他受到公众普遍的尊敬,是自艾森豪威尔以来没有任
何人物可与这相比的。美国人民希望他竞选总统,但被他婉拒了。
鲍威尔让我们看到了里根、布什、克林顿三位总统以及指挥“沙漠风暴”
之役的施瓦茨科普夫将军等许多人物的幕后形象。它所提供的视野来自美国
政治山峦的顶峰。这是一位尚未跑完全程的人物的极其引人入胜的自传。这
是一部视野广阔的历史。
责任编辑:侯健飞
责任校对:吴汇
装帧设计:黄驾宇
译者的话
这本自传描写的是出生在美国纽约市贫民区的一个最贫贱的黑孩子,怎
样从打工仔成长为美国最高军事长官、四星上将的故事。科林·鲍威尔少年
时代由于家境贫寒,一边上学,一边打工,替人扛包,拖地板。长大后,在
纽约市立学院上学时参加了后备军官训练团,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鲍威尔将军是一位传奇式的军人。冷战时代他先是在美国全球战略的西
线——美国驻西德部队服役,警卫陆军的原子大炮,后来又被调到东线,两
次参加越南战争。第一次是以南越伪军营顾问的身份参加了越南广治地区的
作战;第二次是以美军作战部队副营长、师作训科长的身份参加越南战争。
回国后不久又到美国驻韩国的步兵第二师干过一年营长。以后又先后历任五
角大楼参谋、军事学院教官、白宫研究员、旅长、副师长、国防部长军事助
理、军长、陆军部队司令部司令、总统
等职。作为一个军人,他对美军部队和五角大楼的情况了如指掌;同时又由
于在三任总统的政府中历仕高级官员,因此也熟悉白宫最高决策圈子的运作
过程。他参加过许多政策的制定工作,亲自参与了入侵巴拿马、处理以武器
换人质的“伊朗门”丑闻、美苏首脑几次会晤等重大的身份策划和指挥了年的海湾战争,退休后,受克林顿
总统委派,陪同前总统卡特出伎海地,在战争一触即发的紧要关头。说服海
地军政府不战而降。
鲍成尔在书中对自己的家庭和个人的戎马生涯作了生动细致的描写,通
过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使读者了解到他艰苦奋斗之不易,同时也了解到美国
领导集团内尔虞我诈和美军内部的种种问题,读者可以从书中活生生地看到
鲍威尔本人、他的家庭和广大美国黑人受到的种族歧视和侮辱。他是一名美
国军官,但不能与白人在同一饭店吃饭,不能用同一厕所,甚至走在大街上
连看一眼白人妇女也犯法。他结婚时不能住一间像样的旅馆,只能把市郊简
陋的汽车旅馆作洞房。自传充满了对美国种族歧视的愤怒控诉。鲍威尔呐喊
说:“多少年多少代,我们为这个国家而战,早在世纪,黑人自由人和黑
奴就应征当民兵。美国革命时期曾有数千名黑人在华盛顿麾下为这个国家争
取独立而战,可是胜利后他们自己却未享受到独立,内战时间,有几十万黑
人在联邦军中英勇战斗,近万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黑人曾帮助白人获得
土地并保卫土地,但他们自己却无立锥之地。这个国家拒绝给予我们基本权
利,还怎能叫我们为它服务呢?我们又干吗为它而战?⋯⋯”我们从书中的
字里行间还可以看出他对美国的所谓民主、人权和机会均等的虚伪性的挞
伐。
这本自传虽不是正史,俚史料丰富、观点鲜明、文字朴实、内容生动,
对广大读者了解鲍威尔其人及美国社会和美国军队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然而,鲍威尔将军毕竟生长在美国,受的是美国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
育,长大后又作为一名高级军事官员参加了维护美国利益和霸权的政策制定
工作
【社会科学类】我的美国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