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衣食住行变化60年前的中国,满目疮痍;60年后的中国,经济总量世界排行第三。以前的南京,既没有美丽的花草树木,更没有规划完善的风景区,休闲的活动场所,而现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1、衣服从黑白灰蓝到五颜六色,从粗布褂中山装到蝙蝠衫喇叭裤再到“多色彩多款式混搭”,从崇尚洋服到回归民族……60年间,南京人穿着跨过保守、刻板、停滞与盲从,迈向创新、变化、发展和自主。2、食:从“吃饱就好”到“科学饮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60年来,这个“天”让百姓绞尽了脑汁——过去是品种少,数量少,得想方设法地解决“肚子问题”;现在则是品牌多,品种全,达到“不仅要吃得好还要吃得科学吃出健康”的目标。3、住:从“拥挤狭小条件差”到“宽敞舒适重环保”“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60年来,南京的城市化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般矗立在城市上空,如新百大楼、华联大厦、南京电视塔。在风景区的建设方面,新建了红山动物园、珍珠泉公园、绿博园、海底世界、白马公园—。又把中山陵扩建为东郊风景区,夫子庙扩建成秦淮河风光带。它们都将南京点缀的更加光彩夺目,特别是明孝陵申遗成功更提高了南京城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4、行:从以前“基本靠走”到现在“立体交通网”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的经济快速发展,南京的交通四通八达。天上行,南京的禄口机场提供航天保障;地上走,铁路、长途汽车像乘公交一样快捷。为了疏通交通,南京建设了外环路、立交桥、长江二桥、三桥,方便车辆进出南京,市内道路新建,拓宽,增加公共交通车,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方便。公交的发展我们也是很清楚的,过去主要在主干道上行,中山码头到夫子庙有过有轨电车,中央路上有33路电车,车站、码头有公共交通,其他出
中国衣食住行变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