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来源于料下载网青少年犯罪调查报告青少年犯罪调查报告 : 通过调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根源,使全社会和家庭都充分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共同帮助青少年增强法制观念。 : 在2000 年,县检察院共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批捕的案件 43件98人,其中未成年人 48名;批捕案件 40件90人,其中,未成年人 43名;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案件 48件133 人,其中未成年人 66名;诉至法院 41件96人,其中未成年人 55名。这些数据再次震惊了我们,同时也促使我们进一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根源。通过对有关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认为青少年犯罪有着各种原因: (1).主观原因: *法制观念淡薄。下表显示了由县法院提供的 100 名少年犯的初犯心理状态的统计情况: 初犯心理:不知在犯法好玩、刺激其它所占比例: 由上表可知,法制意识淡薄是少年犯的显著特征之一。他们对是非颠倒或模糊,在他们的心中,没有一杆秤来衡量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是错,没有一条明显的界限来区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是一味追求自己强烈的个人欲望和私利。如:某职校学生 a,因为要玩电子游戏,于是偷了亲戚家的几百元,当事后问他时,他还说: “我只是在自己亲戚家中拿了几百块而已,以后还给他们就行了,我又没犯罪。”这些学生局限于书本知识,虽然知道杀人、抢劫是犯罪行为,但对“偷”的认识却是很局限的,所以该生才会认为在亲戚家拿钱是“合法”的。*为了哥儿们的江湖义气。有的青少年认为“敢于打群架、拿刀杀人”就是“勇士”,会帮哥们摆平事情的人才光荣,只有这样才能被人尊敬。而那些暴力影片、武侠片中的斗士,也是他们模仿的对象,为了显示自己的“英雄气概”而不惜违法违纪,为了“江湖义气”而不惜伤害无辜,直到走上被告席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犯法。如:某校一位“三好”学生,明知自行车是其同学偷来的,但是为了替自己的朋友保密,还把它藏在自己的家中,事发后被公安人员抓获,真是江湖义气害死人。*道德观不完善。这些青少年本该是不属于少年犯一类的,因为他们没有作案动机。但是内心的空虚、寂寞,使他们想干些刺激的事情来填补这个空虚,于是,他们不惜违法乱纪,把自己的兴奋、痛快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社会的公德早已被抛到脑后。可悲的是,他们仍执迷不悟。 2、客观原因: 下表显示了由县法院提供的 100 名少年犯受外界影响因素的统计情况: 原因:不良伙伴间的相互影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不力的影响人数: 5628124 (1) 不良伙伴间的相互影响: 学生间“传、帮、带”的影响,可以说是最直接的,不良的道德行为给学生直接提供了反面的榜样,使学生“近墨者黑”,最终,不良品行的学生“臭气相投”、“相互感染”,甚至会演变成“恶性团伙”。(2)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社会的影响是最本质的。我们在对奉贤县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调查时,发现将近有60%的犯罪同游戏机有关。青少年学生富于幻想,求知欲又极强,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总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所以,很容易会在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下,走上犯罪道路。如今,除了以前的黄色书刊、录像带,又有了黄色网站,这些“黄毒”大量上市,对青少年进行了最直接的毒害。而一些舞厅、游戏机房也向未成年人敞开大门,屡禁不止,成了青少年的“火坑”。(3) 家庭的影响: 古人有训: “养不
青少年犯罪调查报告.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