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窑外分解窑工艺管理规程.doc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窑外分解窑工艺管理规程(试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窑外分解窑是我国水泥工业重点发展的新工艺。其工艺与各类传统窑型相比有显著特点和必须遵循的特殊规律。为了加强窑外分解窑的管理,适应水泥工业发展的要求,取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果,特制订本规程。第二条窑外分解窑的工艺管理原则是:根据入窑生料经过予热分解的特点,制订适合该窑系统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方法,确定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和技术参数;充分运用计量、监测仪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以自控为主的过程控制;合理调整风、煤、料和窑速,稳定全系统的热工制度;确定合理的安全运转周期,实现优质、稳产、高效、低耗和文明生产。第三条本规程由企业的厂长和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方针,明确职责,奖惩分明。对贯彻执行较好者,应给予表彰或奖励,对违背本规程致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者,要严肃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第二章煤粉制备系统第四条煤粉制备系统的管理原则是:按照煤的物理性能,在安全运转条件下,选用最佳的操作参数, 做到煤、风、温度、研磨体相互适应,提高粉磨效率,保证回转窑和分解炉用煤的数量和质量。第五条入窑煤粉的灰份要控制在小于27% ,挥发份控制在22~32% 。煤粉细度0 .08mm筛筛余小于15%,水份小于2%。采用三风道喷煤管的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第六条各厂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煤磨系统工艺技术参数,一般煤磨入口混合气体温度不高于 400 ℃。出口气体温度必须低于90 ℃。第七条全系统的设备必须完好,密闭装置要完善、可靠,防止结露,及时清理积灰,定期予修。第八条煤粉制备系统必须搞好收尘,排放气体含尘浓度要达到国家标准。第九条安全防爆、惰性气体设施和检测装置等要灵敏、可靠,定期检查、校验,确保安全生产。第十条制订合理配球方案,定期清仓补球。改变配球方案要将前、后的台时产量、细度、水份、原煤性能、研磨体配比、消耗量、电耗等记录在技术台帐上,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第十一条配备必要仪表,并有专人管理,保证在完好状态下工作。第十二条根据生产需要,及时进行风量、回粉细度等单项技术测定。第三章冷却破碎系统第十三条篦冷机的管理原则是:合理设定各室风量和风压,加速熟料冷却,努力提高入窑二次风和入分解炉三次风温度,减少热损失,提高冷却效率。熟料出冷却机温度应低于环境温度加80 ℃。第十四条合理控制冷却机篦下压力,减少风室漏风。及时调节篦床速度,做到布料均齐,料层厚度应经常保持在600毫米左右。第十五条加强设备管理,掌握磨损情况,定时加油。隔板、风室要完整。观察孔、检修门要防止漏风,各部管道阀门要灵活可调。防止螺丝松动,篦板脱落。第十六条加强熟料破碎机和输送设备的管理,使之安全运转。定期检查和更换锤头,保证出破碎机熟料粒度小于25毫米。第四章回转窑系统第十七条回转窑系统应根据生料入窑前予热分解的特点,合理确定回转窑系统的风、煤、料、窑速和系统各部温度,压力等参数,处理好窑与分解炉、予热器、冷却机的相互关系,稳定全系统的热工制度, 保护好窑皮,延长无事故、全效率的运转周期,实现优质、稳产、低耗和安全文明生产。第十八条提高回转窑技术管理水平,确定适合窑外分解窑特点的管理制度,不断向仪表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第十九条全系统设备要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一次风、入分解炉的三次风、窑尾排风、喂料、喂煤等

窑外分解窑工艺管理规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