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和平县公白中学彭宜干 **********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 只好继续留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 这部分孩子在我们学校占有较大的比例, 我们曾做过调查: 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占 50% 多, 父母双方有一方不在家的占 70% 多。可见留守儿童的问题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越来越严峻, 学校方面必须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通过多种方式给留守儿童营造较好的学习环境。同时, 也需要社会、家庭的教育和配合, 特别是家庭教育, 因为父母不在家, 这类孩子的监护和教育更多的便落在祖父母的身上, 隔代教育便产生。这种教育往往会令做爷爷奶奶的感到头痛, 不知所措。一、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学习的问题上, 作为施教者的祖辈从年龄来看都是上个世纪中叶的老年人, 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孙能成龙成风, 把自己那一代人未能满足的心愿寄托在孙辈的身上, 可他们接受的教育比较欠缺, 文化水平较低, 无法在学习上给孩子以帮助和指导, 比如: 简单的识字学习, 祖辈要想准确地教给孙辈都是一件很难的事。二、鞭长莫及。在教育管理孩子问题上, 由于祖辈的思想行为观念比较传统守旧, 对当今的孩子们来说很多难以接受, 在交流过程中会产生意见分歧,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所谓的“代沟”。加上老年人在体力和脑力上相对较弱, 在与精力旺盛的少年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并施以教育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 虽在身边, 心理上却相隔甚远。三、“角色”难以扮演。父母把孩子的监护和教育权交给祖辈, 其实是给老人添难, 毕竟相隔一代, 对于教育孩子的尺度不知如何把握, 顺了儿子, 逆了孙子; 顺了孙子, 儿子那边不好交代, 左右为难。由于这种处境,有些祖辈会出现不愿管甚至不管、放任自流的现象。面对着这种局面的隔代教育, 我们该怎么办呢?特别是在儿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关键时期, 如何做才能既克服隔代教育中容易出现的弊端, 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作用, 又能够方便年轻父母腾出精力更好地投入工作, 打拼出一番事业呢?笔者认为隔代教育中的祖辈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而不宠。年轻的父母在外务工, 爷爷奶奶承担了孩子的教育责任, 但有的老人表现出来的仅仅是养育, 没有教育。为了不让在外的操心, 孩子要什么买什么, 要钱给钱, 尽在物质上满足了孩子的合理和不合理的需要; 回到家, 不让孩子做家务活, 怕苦坏了孩子; 孩子有了错误不及时的纠正, 甚至当孩子犯错的时候, 老人还采取包庇的态度, 为孙子辩护。这些行为都表现出祖辈的过分溺爱和迁就。曾遇过这么一件事: 有两个学生因为一点小事打架, 有一方伤了, 双方家长都是爷爷来处理,一开始受伤一方的爷爷便指责对方,说别人孩子的不是,另一方的爷爷听了也不舒服,导致两个爷爷吵了起来,差点还动真格。真是可悲呀! 他们根本没想到, 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需要的是祖辈对孩子的正面教育, 该教育的要教育, 该批评的要理直气壮的批评, 需要引导的循循善诱, 把自己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 使孩子们懂得今天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并知道一些为人处世的的规矩,一味的宠爱和迁就不可取。二、放而不流。陈鹤琴先生曾说过: " 凡

浅谈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8691963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