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1节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第二课时参考教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掌握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理解原子结构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决定作用;了解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树立量变引起质变思想。通过对活泼金属(碱金属)经量变逐渐过渡到活泼非金属(卤素),从而发生质变,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事实。,归纳出同周期元素的结构和性质递变规律的思维方法。[重点难点]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复习:请同学们写出第三周期元素的名称、符号、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提问: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有什么递变规律?回忆,书写回答:(1)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由1~8递增(2)原子半径由Na到Cl递减[过渡]下面我们研究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对它们的化学性质有何影响。思考[板书]二、同周期元素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笔记[演示实验]比较钠、镁和水的反应实验说明:金属钠和镁条分别加入到试管的冷水(含酚酞)中,观察现象,再将加入镁条的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思考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观察现象:(1)钠和冷水剧烈反应(2)镁和冷水基本不反应,加热后在水不沸腾的情况下,可明显观察到有气泡在镁条表面产生,且溶液呈现浅粉色,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方程式:2Na+2H2O→2NaOH+H2↑△Mg+2H2O---→2Mg(OH)2+H2↑结论:钠和水反应比镁和水反应剧烈,说明钠的置换氢能力比镁强[板书]置换氢的能力:Na>Mg笔记[演示实验]比较镁、铝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说明:将镁条和铝条分别用砂纸打磨后,加入到1mol·L-1盐酸中,观察现象。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思考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观察现象:均能发生反应,:Mg+2HCl→2MgCl2+H2↑2Al+6HCl→2AlCl3+3H2↑结论:镁和盐酸反应比铝和盐酸反应剧烈,说明镁的置换氢能力比铝强[板书]置换氢的能力:Na>Mg>Al笔记[演示实验]比较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的酸碱性强弱(1)实验说明:分别取少量氧化镁、氧化铝固体加入有少量水的试管中,振荡,观察现象;再加入几滴酚酞,观察现象。(2)实验说明:取氯化镁溶液,加入适量NaOH溶液,将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一分为二,分别加入3mol·L-1盐酸和3mol·L-1NaOH溶液,,加入适量NaOH溶液,将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一分为二,分别加入3mol·L-1盐酸和3mol·L-1NaOH溶液,,思考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观察现象:(1)氧化镁、氧化铝固体均不溶于水,但加入酚酞后,盛有氧化镁的试管中的溶液变红。说明生成了氢氧化镁,具有一定的碱性。MgO+H2O→Mg(OH)2(2)氢氧化镁溶于盐酸、不溶于NaOH溶液氢氧化铝既溶于盐酸、又溶于NaOH溶液方程式:MgCl2+2NaOH→Mg(OH)2↓+2NaClMg(OH)2+2HCl→MgCl2+2H2OMg(OH)2+NaOH→不反应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3HCl→AlCl3+3H2OAl(OH)3+NaOH→NaAlO2+2H2O结论:

第1节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86259182
  • 文件大小79 KB
  • 时间20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