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源景区--- 淮渎庙韩礼良淮渎庙?淮祠又叫禹王庙、淮渎庙,始建于秦朝称淮祠,汉时易名淮渎庙。是我国建庙时间最早、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庙宇之一。?淮渎庙位于桐柏县城西 14公里的淮源镇政府所在地,此地古称“阳口”、淮井铺,又称固庙。?现有禹王殿、淮井亭、淮源文化陈列馆等 20多处景观,是淮河源头的标志性建筑。?淮渎庙现为中国淮河源民俗博物馆、淮河源文化陈列馆所在地。淮源景区被批为河南省水利风景区。千里淮河第一镇--- 中国淮源镇女娲像淮渎庙变迁?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公元前 221 年)统一中国后,诏令天下定祭名山大川, “名山五、大川二……川曰淮济”, 并在淮源建立治理淮河的官方机构——“淮祠"。祭祀规格是按“视比诸候”设置的。?西汉置平氏县(属南阳郡,治所即今河南桐柏县西北平氏镇)。汉桓帝延熹六年( 163 ),南阳太守奉命祭淮、作祭淮文、勒石立碑,原碑失落。在筹建淮河源文化陈列馆时,对此碑进行复制现立于内。其规格是按“位比诸侯。”(汉延熹六年淮渎庙碑记)。重建淮渎庙记《重建淮渎庙记》,清韩鸣金撰文,碑高近 3米, 宽1米多,立于明代嘉靖年间,记载了大禹治水, 获水神无支祁的传说及泗州建淮读庙的经过。《重建淮渎庙记》载: “汉延熹六年(公元 163 年),创祠于桐柏西南三十里,庙宇湫隘,迫近市廛”。淮渎庙变迁?隋文帝开皇十八年( 598 年),始设桐柏县,桐柏县因桐柏山而得名,治所在今固县镇。隋炀帝登基时,即下诏御封淮渎为“东渎大淮之神”,当时司隶大夫大文豪薛道衡写有著名的《祭淮文》,文章的结尾明确指出: “惟神尚飨”。?北宋开宝中期(约 970 年),淮渎庙自阳口迁移至今县城。宋开宝六年( 973 )年,桐柏县治移至今天的县城。真宗大中祥符七年( 1014 )年,重修淮渎庙,现老一高中院内。仁宗康定元年(公元 1040 年)御赐封为“长源王”。淮渎庙变迁?元至元年(即公元 1264 年),时任皇帝忽必烈下诏封淮渎为“长源博济王”,过此庙者,武官下马,文官下轿,地位显赫,名声大振,淮渎庙自此走向其鼎盛时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饱受淮患之苦,下《定各神号诏》, 免去了淮渎庙“公”、“王”的名号。诏曰: “止以山水本名称其神。”淮渎爷只有“东渎大淮之神”的名号了。淮渎庙变迁?清康乾盛世,康熙三十三年( 1694 年)十月,御书“灵渎安澜”宝匾遣官祭淮,这是历史上皇帝第一次为淮渎庙题词。雍正八年( 1730 年),御书“惠济河漕”匾额遣官祭淮;乾隆五十一年, 重修淮渎庙,乾隆五十八年( 1789 年),乾隆亲书《淮渎神庙碑记》遣官祭淮,这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皇帝御碑淮渎庙。现存老一高中院内。淮渎庙变迁?中华民的冯玉祥下令扒庙赶神,兴办学校。 1936 年,淮渎庙被改为学校。? 1938 — 1939 年间日本侵略军轮番轰炸桐柏县城,使该庙部分殿宇被毁。? 1941 — 1940 年将淮渎庙之砖、瓦、木材等物用于老街“火神庙”、“城厢小学”建设之用。而大殿和淮渎神像幸存。?文革十年动乱,淮渎庙更是惨遭破坏,旧址上的碑碣石兽, 都被视为“四旧”,几尽毁灭。
桐柏淮源景区---淮渎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