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丶文化丶能力丶创新——大学教师的当代视角
迎新人翘首以盼谋共识携手同行
素质、文化、能力、创新
河海大学
林萍华
——大学教师的当代视角
世纪之交,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素质教育的提法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响应,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引言:问题的提出
然而,什么是高等工程教育,它与科学教育的区别在哪里,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是否把自己委身于科学教育,悠然自得地走着“学术化”的道路?还是更多地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当前一个重大的话题,的确值得深思;
引言:问题的提出
而我校如何行动,在考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时,在构建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时,如何形成各学科人才培养自己的特色,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现实问题。
引言:问题的提出
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内涵和当代要求
品质上的优秀,主要是指思想境界高、精神风貌好、道德修养优。一个人只有品质优秀,才能成为人们学习效仿的榜样。
这个层面的问题,在讨论文化时涉及。
从基本内涵来说,一个人的广义素质表现为品质、能力、行为的统一。
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内涵和当代要求
与品质紧密相联的是能力。能力既包括具有内在倾向性的思维能力、评价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又包括具有外在倾向性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处事能力、工作能力、专业能力。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优秀人才作用的发挥。
这个层面的问题,在讨论能力时涉及。
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内涵和当代要求
在品质、能力的基础上,行为是优秀人才素质的外在展示,是品质、能力的现实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当代要求在于,其行为应当最充分体现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这个层面的问题,在讨论创新时涉及。
因此,品质是基础,能力是核心,行为是关键。作为高素质人才,品质必须优秀,能力必须高强,行为必须模范,充分体现出创新精神。
一、关于素质
广义的素质教育
狭义的素质与素养
我所看重的素质
1、广义的素质教育
时代的要求
当前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努力学习,汲取知识,追踪科技前沿,不断更新及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已经成为每一个有志青年的强烈追求。
作为学校领导和教师,我们希望学生不仅在大学学习期间就有优秀的成绩及表现,更重要的是毕业以后有强大的后劲,有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竞争能力与发展潜力。为此,加强对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对人的素质的感受
当了多年教师,接触到众多学生,可以感受到,但常常又觉得说不清。
日本大学印象《节录》
从办学方针来看,似乎日本的学校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即培养一种努力的精神、服从的精神、协作的精神、承受压力的能力。因此,除了一定数量的人文课程以外,学校中的俱乐部活动很多,课堂上实现不了的,通过俱乐部活动来达到。下午四点钟以后,各项俱乐部活动都极为认真、热烈。比如棒球、田径、足球、英式橄榄球等2>训练结束后,还必须拖着很大的轮胎平整场地。无论是训练还是扫尾工作,都容不得一点儿马虎。此外,几乎都从事的勤工俭学活动,对于认识社会,培养良好的工作素质,更起了重大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国内的大学更注重文化课,因此学习的风气更浓一些。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适应则显得不足……与日本社会一样,大学中也有一套行为规范。看上去,大家都已习惯并严格遵守这一套行为规范。大体上就是:下级服从上级,责任心强,讲求信誉,注重礼仪,一般不去议论别人也尽量避免容易遭人非议的行为举动,人际关系,淡泊恬静。……。
素质差异的原因
纵观中国的高等教育,历经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到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阶段。其间,人文教育的历史最长,它采用书院方式,与现代科学技术联系不密切,强调“经世致用”。而近代的科学教育培养了千千万万的专门家,但人文精神培养被削弱,注重了成才,忽视了成人,人的和谐发展被忽视,其弊端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此,有识之士提出要重视人文教育,加强德育,而这正是对教育发展新阶段——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再度融合——的时代呼唤。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械,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对美和道德的善有鲜明的辨别能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头很好训练的狗,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爱因斯坦
时代的呼唤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这些指示精神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定位与核心内
素质丶文化丶能力丶创新——大学教师的当代视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