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人民大学出版社关怀主编版)笔记第一章劳动法概述劳动法的概念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的法律。:劳方、资方、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狭义:用人单位-劳动者(企业、雇主、老板)(职工、工会)特征①与劳动有关②主体是特定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③双方具有隶属关系(管理与被管理关系)④具有严格的法定关系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某些关系①有的是发生劳动关系的必要前提②有的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③:用劳动关系的定义和它的4条特征判断。补充知识:2008年颁布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法的渊源是指法的外在形式,只指“效力渊源”。:①宪法(由全国人大制定)②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③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和发布)④地方性法规(由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⑤规章(由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地方政府发布)⑥特别行政区的法律⑦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⑧:劳动法狭义:《劳动法》(1994年7月5日颁布,1995年1月1日实施)包含:①宪法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②法律中有关劳动的规定③行政法规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④规章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⑤地方性法规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⑥司法解释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补充知识::1954年、1975年、1978年、①1988年:私营经济取得合法地位,土地使用权可以合法转让。②1993年: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1999年: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国营企业”改成“国有企业”。④2004年:私有财产保护入宪。(2007年颁布《物权法》)涉及最低工资的法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涉及带薪休假的:行政法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7年颁布,2008年实施)规章——《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劳动法的地位、:劳动法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本法律,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独立:指有不同的调整对象、不同的调整方法)法律体系:由不同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同一整体。如: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诉讼法、国际法等。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加强国家对劳动工作的领导依法调整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合理组织社会劳动、巩固劳动组织,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合理解决劳动争议,促进安定团结补充知识::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身份关系:婚姻、收养、继承人身关系人格权-名誉权合同财产关系物权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即版权)经济法内容: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指人和人之间在法律上形成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的核心是权利和义务)①主体: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等(自然人≠公民)②内容:权利和义务(解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要求别人怎么做、不怎么做以实现自己的权利)物(又叫有形财产)③客体行为(如,保管合同、运输合同等)智力成果(知识产权、无形财产)“客体”的定义:是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劳动法律关系定义: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力和劳动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①主体:用人单位、自然人、其他组织等(自然人≠公民)②内容:劳动者和法人的权利与义务③客体: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共同指向的劳动活动。实践当中容易混淆的几种法律关系劳务派遣关系(非主流的用工形式)①含义:是一种用工形式②主体:劳务派遣公司,用工单位,劳动者(或叫劳务工)③运行:④问题(2008年《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前的问题):缺乏法律规范;同工不同酬;侵害劳务工的合法权益。⑤《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法》专门就劳动派遣做了规定:规定劳务派遣公司的形式: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
劳动法笔记律师整理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