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 画像石(砖): 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2. 黑陶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 从窑顶慢慢加水, 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 使陶器渗炭而成, 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3. 彩陶①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②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 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 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 然后入窑烧制, 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 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③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4. 人面鱼纹彩陶盆①西安半坡②仰韶文化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 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形玉雕龙① 197 1 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②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 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 制作最精, 形态最逼真, 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6. 泥塑女神像①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②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塑像面呈方圆形, 颧骨突出, 平鼻阔嘴, 眼角高挑, 眼窝内嵌圆形玉片, 目光深邃, 具有神秘感③塑造技术成熟,水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 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神的象征 7. 舞蹈纹彩陶盆①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杰作, 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②内壁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有学者认为这是表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 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或祭祀神灵。③在技法上, 这件作品紧紧抓住人物的动态和整齐的队形, 以极其精练的笔墨进行描绘富有抒情的意念。 8. 饕餮纹①也叫兽面纹②是流行于商周时期一种青铜器纹饰。③基本特征为双目圆睁, 阔口隆鼻, 头上多有一对变化多端的犄角,或更有獠牙利爪, 多数兽面纹的两旁还有对称展开的兽体身躯。④这种纹样实际上把各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以夸张和象征的手法综合起来,往往难以判定为何种动物,故称兽面纹。⑤常饰于器物的腹部、颈下等重要部位作为主题纹样, 西周中期后逐渐衰落。 9. 岩画①是用矿物质顡料涂绘或用石器磨刻,敲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崖壁或岩石的图画。②我国境内岩画分布广泛。③比较重要的有内蒙古阴山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岩画等。 10. 原始瓷器商周时期出现的青釉器皿, 已经具备了瓷器的基本条件, 但与后来的瓷器相比,质量较差, 还于原始阶段, 故称原始瓷器。 11. 帛画①中国古代画种。②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 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③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④代表有战国时期的《人物御龙图》《人物龙凤图》 12. “六齐”①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 ②其合金成分, 视用途和器类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铜锡比例, 这就是《周礼考工之经》所谓的“六齐”,即六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