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提纲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 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在 Why (原因)和 How (怎么样)上的探究, 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 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 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 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其次, 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 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 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 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 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 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 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 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最后, 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 一个好的采访提纲, 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 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 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 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 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 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 开门见山, 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 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 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 值得交谈。 2 、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 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 闪烁其辞, 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 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
采访提纲 总结版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