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桃花源学生用.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初二年级第五单元《桃花源记》共 7页第 1页《桃花源记》问题导读—评价单学校: 班级: 姓名: 设计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 。(三)情感价值目标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活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2、掌握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教学难点: ,品味揣摩语言。知识链接: 1、陶渊明(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 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示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括了消极遁世的因素。此文作于宋永八年级年(421年),当时陶渊明约57岁。他拒绝了东晋政府的征招, 又拒绝同刘裕宋政权的合作,作《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身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一个人人丰衣足食的理想社会; “记”相当于诗的序。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2、解题《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小序,诗和序的内容是一致的,序又可以看成是对诗的说明,用客观记叙的方法,有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 3、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主要的还是游记)。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让思想在风中飘荡的一种文体(散文)。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 3、出自本课的成语(请查字典并记忆)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初二年级第五单元《桃花源记》共 7页第 2页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豁然开朗: 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怡然自得: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无人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等你发现,还有吗?) 教师寄语,孩子们这些问题非常简单,相信你们一定能在课前完成得非常出色,作为你们的老师,我十分期待你们课时对于预习评价有精彩的展示。预习评价: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豁( )然开朗俨( yǎn)然阡( qiān)陌(mó) 垂髫( tiáo)诣( yì)太守刘子骥( jì) 二、朗读课文朗读要求: 1、读得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 2、读得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三、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强调局部字词的读音生字:俨然、阡陌、垂髫、怡然、邑人、郡下、诣、骥、津多音字:豁然、衣着、间隔、舍、语、属答还遂通假字:要—

桃花源学生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