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合作,共享快乐!
21世纪,我们学习什么?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郑重提出:“学会共处,即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共同学习工作。它基于对我们之间日益增加的相互依赖性的认识,借助于对未来的风险和挑战的共同分析,促使人们去实现共同的计划,或以理智的、和平的方式对不可避免的冲突进行管理。”
对于青少年个人而言,学会与人和谐共处是人生的必修课。假如把人生比作船,要达到成功的彼岸,离不开以下的四个要素:与人相处是大海,良性竞争是原动力,成功合作是加速器,有效沟通是润滑剂。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研究了像囚犯、修道士那样长期处于和他人隔绝的孤立状态下的人所遗留下来的日记,发现其中记载着许多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和不安的心境。他曾做了这样的实验:他以每小时15美元的酬金聘人到一个小房间去。这小房间是与外界完全隔绝的,里面没有报纸、电话和信件;也不让其他人进去,甚至连被试身上的钱包也不让带。最后有5个人应征参加实验。其中1人在小房间里只呆了2个小时就出来了,3个人呆了2天,1个人呆了8天。这个呆了8天的人出来后说:“如果让我再在里面呆1分钟,我就要发疯了。”
1996年7月29日,40岁的意大利洞穴专家毛里奇•蒙培尔独自住进了一个地下溶洞,开始了名为“先锋地下实验室”的生活。一年中,这位洞穴专家在设备优越、起居舒适却又封闭的环境中,吸了380盒香烟,看了100部录像片,在健身车上骑了1600多公里。一年后,当他重返人间时,脸色苍白,情绪低落。尽管他渴望热闹、渴望与人相处,但已经丧失了交际的能力。经过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后,蒙培尔告诉记者,在洞穴里呆了一年,才知道人只有与人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全部快乐。
[反思角]
回顾自身的成长经历,你如何理解“人只有与人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全部快乐”这句话?
[智者语]
著名成功学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基于专业技术的因素占了15%,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即与人相处和合作的品德和能力。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我们应该营造讲求民主公平、诚信互利,宽容友爱、文明礼仪、安定团结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借助群体的力量,在群体中保持自我的发展,在发展自我中促进群体的合作。
有这样一首小诗:
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美丽,也许它生长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远远看去,绰约多姿,也流露出几分美感。
当你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的时候,你离人群就近了;当你用挑剔的眼光去对待别人的时候,你离人群就远了。
与人相处的原则一:
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与人合作,共享快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