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文指导综述.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研究现状环境承载力这一概念是由承载力的概念派生而来的,承载力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力学,是指物体在不产生任何破坏时的最大荷载,19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畜牧场管理中得到应用。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最早由Park&Burges于1921年提出,随后,Bishop[1][2]对其进行了相应的修订。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被提出后,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环境管理与规划之中。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rrow与其他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一起,在《Science》上发表了“经济增长、承载力和环境”一文[3],在学界和政界均产生了极大的反响,进一步引起了人们对环境承载力相关问题的关注。此后大量的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实例研究的成果不断出现。(大家注意把参考文献标号在文中标出,例如文中标黄处),在1992年叶文虎等学者进行了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科学意义的研究;1996年,彭再德[4]等进行了环境承载力理论及量化方法的研究;1997年,唐剑武[5]等学者分析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本质和特点,并将其应用于福建省湄洲湾开发区环境规划和山东省临淄地区的水环境规划中,进一步用环境承载力理论研究了在不同人类政策行为作用下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国内有关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环境要素承载力研究以及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方面,曾维华[6]等从大气环境、水环境、水生生态稳定性、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五个方面,选取5项指标,应用矢量模法对湄洲湾各规划小区的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进而提出该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总体战略。高彦春等[7]学者应用模糊评价法进行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潘东旭等[8]学者从消耗类指标、支撑类指标和区际交流类指标三个方面确定了区域承载力评价因子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徐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变化与原因,提出了增强区域承载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措施。2001年,张传国[9]构建了一套绿洲系统“三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2008年,张敏[10]等建立了风涌水高度的物理模型和随机模型,导出了超过风涌水高度的概率公式。目前环境要素承载力研究有:土地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等。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方面,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生态区域项目研制的模式:农业生态区域(AEZ)法;聂庆华、戴进[11]分别进行的陕西省洛川县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容量研究。矿产资源承载力研究方面,徐强以湖南省铁矿资源的承载能力为例,从资源人口承载能力和资源经济承载能力两个方面对矿产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12]。王玉平则建立了矿产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的指标体系与计算模型[13],并对现有资源和预测资源的人口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和分析。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方面,崔凤军采用系统研究方法,对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实质、功能及定量表达方法作出了分析[14]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方面,王民良,曹健[15]以SO2为代表污染物,对上海市的现有大气污染源进行归类,应用大气扩散模型,计算出在不同环境质量目标下全市范围大气污染物的环境承载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作为研究热点,相关的研究成果

论文指导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16612240
  • 文件大小47 KB
  • 时间2020-05-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