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且思且行且成长——首届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磨课经历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万里小学柴桂萍一波:惊喜,拔得头筹进决赛三月底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安宁区教研室主任孔金燕的电话。电话中她兴奋地告诉我,我的录像课得到了省小语会各位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评为一等奖。同时,由于这节课设计新颖,大胆创新,打破传统阅读教学以单篇组织教学的模式,整合单元教材,引导学生对多个文本进行纵横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思考、学会阅读、学会写作。而且我的课感很好,课堂调控收放自如,游刃有余,小语会决定推荐我这节课代表甘肃省参加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类录像课的评选。电话这头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欣喜若狂。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呀!用孔金燕主任的话来说,这样全国级别、高规格的比赛机会,在我们全区也是第一次。挂断电话,我久久沉浸在喜悦之中。回想月初,甘肃省小语会举行全省范围内的录像课比赛,要从获得一等奖的课例中选出一节参加全国比赛。当时,安宁区教研室《“课外阅读课内化”主题阅读实践研究》省级规划课题正好进入到了研究的第二阶段,即“单元整组教学惜时增效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安宁区教研室主任孔金燕鼓励课题组成员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大胆创新,努力探索改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新途径,并希望通过参加比赛,让小语界的专家了解我们的研究方向,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给予指导帮助。然而,单元整组教学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网络、教学杂志上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作为课题组成员的我,凭着自己对单元整组教学的粗浅理解,挑选了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教材进行重点研究,通过认真分析每个单元教材内容及特点,最终围绕第七单元主题设计了一节“读写结合课”参加了比赛。因为是初次尝试单元整合教学,我除了在摸索中全力以赴,丝毫没有任何获奖的把握,更不敢抱凭借这节课去参加全国比赛的奢望。没想到,这节课尽得到了小语会专家们的充分肯定,也使我从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反思这节课取得成功的原因,我归纳了八个字:“理念先行,勇于创新”。在此,我由衷感谢教研室的孔金燕主任和苗宪瑛老师!去年,安宁区教研室主任孔金燕申报的课题《“课外阅读课内化”主题阅读实践研究》被确立为甘肃省2013年度规划课题。在她的带领下,课题组成员首先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孔金燕主任推荐大家认真阅读韩兴娥的《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周益民的《儿童的阅读和为了儿童的阅读》和《上读书课啦》、窦桂梅的《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并要求我们撰写读书笔记。苗宪瑛老师从网上搜集了全国各地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的资料供我们学习研讨。12月份,孔主任和苗老师从重庆“全国群文阅读研讨会”学习回来,又把“群文”、“整合”、“多文本比较”这些最新的教学理念带给我们。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课题组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的新途径。单元整组教学研究就是其中一个研究内容。正是因为前期大量的学习、思考、创新、实践,才有了我今天拔得头筹进决赛的惊喜。一折:调整,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激动的心慢慢冷却后,我开始认真思考专家们提出的修改建议:录像课有亮点也有不足,尤其是课型不够明显,偏向于写作指导,阅读指导的比例小了。建议加大阅读指导的分量,以突出阅读课的特点。思考着专家的建议,我反复观看教学录像,寻找调整课型的切入点。但是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我既舍不得删掉写的环节,又想加入读的内容,还要加大阅读指导
一波三折,且思且行且成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