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定额现状调查剖析习晓兰兰茗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摘要:文章针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发布实施,通过对施工企业中企业定额存在现状与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剖析了产生此现状原因,提出了解决现状紧迫性与企业定额重要性。关键词:清单计价企业定额现状剖析为了规范建设工程承发包市场,与国际惯例接轨,国家颁布了《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2003年2月17日又发布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本规范从200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范中规定“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大中型建设工程应执行本规范;企业投标报价根据企业定额与市场价格信息或参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社会平均消耗量定额编制。”在工程量清单报价中采用企业定额编制投标报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施工企业实际管理水平,更有效地选择合理低价中标企业。那么,企业定额目前状况如何,以下是笔者对此作出市场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存在原因提出一些看法。。少数施工企业(约10%)已经编制了企业内部定额,并且正在使用自己企业定额,在使用中不断完善、更新、补充内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标准正式实施以前,这些具备企业定额施工企业,其企业定额是用在搞企业内部成本核算中,并没有真正用在工程投标报价中,这些企业在国内相对是一些具有雄厚实力、良好施工技术、先进装备及先进管理方式企业,目前处于国内建筑界领头地位,属一类企业。一部分施工企业(不足20%)正在编制企业定额,这些企业基本上是原来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或后来经过改制以后成为国家控股大型建筑施工股份有限公司,它们依靠是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技术及设备,缺少是先进管理方式,如果他们能够加强自身管理,也将会成为未来建筑界有力竞争对手,属二类企业。大部分施工企业正在观望阶段,还没有着手编制企业定额,这些企业多数属于中小企业,极少数是省部属大型企业,还有一些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民施工队伍,后来经过发展,逐步壮大起来施工企业,他们技术与装备比不了上述二类企业,管理更比不上上述一类企业,从人力、物力、财力、设备上都无法与前两者相比,大部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前期阶段,从上述一、二类企业手中接下二包、三包之类工程,靠苦干积累维护到目前状态。。计划经济体制遗留造成目前这种现状。我国建筑市场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目前这个转变阶段还没有结束,处于后期阶段。在计划经济时期,工程任务由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工程投资由国家确定并按时拨付,施工企业只要按时完成国家下达施工任务就能保证企业生存,没有为承揽不到施工任务而着急与焦虑。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建设工程实行招标投标制,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工程投标承揽施工任务,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由于一些相关法律,规范不完善,招标投标市场不规范操作等都给施工企业造成了一种错觉,在投标过程中,不管是通过什么手段竞争标底,只要投标中标就行,于是各施工企业几乎竭尽全力,想法设法在投标过程中搞到甲方标底,与标底价贴近,其计价也是按照行业定额或地区定额套用,或者是在原定额套价基础上降造一定百分点作为竞争标底,投标报价也并没有按各个施工企业企业定额进行编制,没有挖掘各个施工企业自身潜力,报价降造没有可靠科学依据,这是目前某些企业中企业定额未编制客观原因。企业决策层原因。编制施工企业定额,需要工程技术、工程预算、工程财务、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技术业务比较过硬人员参与,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才能编制初步成形,成形以后还要经过多次反复检查与验证其是否合理才能最后确定。一方面企业定额中各个专业子目数量繁多,每一个子目又必须经过工程施工中实际测定与检验才能成形,而工程施工又必须经过工程项目工期时间过程。有项目工期甚至要长达几年时间。另一方面,一个具体企业定额子目编制是否适应于本企业,只有经过工程项目具体实施过程逐步检验才能达到完善,这样也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过程。所以,一套完整施工企业定额编制成功需要一定时间过程,在短时期内体现不出经济效益。目前不论是国有施工企业还是国家控股股份制企业,其领导班子是由上级指定,他们任期一般只有三至五年,在他们任期内,决策者们一般追求是短期效益,着眼当前成绩,不会考虑企业以后长远发展与长久效益。这是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迟迟未编制企业定额主要原因。企业自身原因。编制企业定额是一项复杂而难度较大工作,需要工作经验丰富多方面专业知识人员参与这项工作,一方面中小企业本身可能只有一般施工技术人中及预算人员而不具备编制企业定额人才实力,即使企业具备这方面人才,这些人员往往也是在企业中担当重要工作角色人员。是企业骨干力量,如果这些人员抽调编制企业定额,会影响现有施工工作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编制企业定额涉及到专业知识面
iA建筑施工企业定额现状调查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