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脚施工方案一、、技术交底报告与图纸会审纪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公路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等各级主管部门颁布现行有关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规程。二、工程概况K141+950~K142+050护脚墙为避免斜坡路堤滑坡而设,墙高为4米,。本护脚墙外侧坡比为1﹕。三、施工现场状况项目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为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同步;无霜期长,光照适宜,雨量充沛,气候温与,适宜于农、林、牧、渔业发展;但秋季多雨,冬季多雾,霜、雪较少,降水时空分部差异较大,常有夏伏旱、秋霪雨及风、雹等灾害性天气发生。°,无霜期长,雨量充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38mm,但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各月降雨量分布极不均匀。光照较好,。根据水质剖析资料,测区地下水、河(沟)水类型主要为HCO3-Ca与HCO3-CaNa,对砼基本无腐蚀性。四、施工方法1、施工前准备工作1)、 基槽开挖前,先进行施工放样,并报检合格。2)、 开挖前后,砌筑前必须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3)、 如遇难以人工开挖地段,需要放炮处理地段,施工机具,安全设施,炸药材料必须准备齐全。4)、 施工前,砂、石、水泥等材料要保证有充足货源,并做好配合比试验。2、 原材料要求1)、 砂子:砌筑使用砂子,宜采用中砂或粗砂,料径不宜超过5mm。2)、 水泥:采用业主指定水泥。3)、 片石:应选用颜色均匀,无水锈,无油污,无风化经检验合格石材。4)、 水:采用饮用水,不得使用带有油污酸碱性大水。3、,用全站仪放出路基边沟与排水沟位置中轴线,并测出相应标高,在地面上标出里程桩号以及标高,并根据所交底结果,用白灰或线绳拉出沟相应轮廓线,示出相应开控深度。 施工过程中,加强高程及边线测量,严格控制超挖。开挖底部预留20cm,人工清除,以避免扰动基底持力层。基础开挖完成后应就平面位置、开挖面高程、开挖尺寸、开挖坡度、开挖面平整度、基底承载力等项目自检,自检合格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签发合格证后,及时进行基础覆盖。所有从挖方中挖出材料,如果监理工程师认为适用,可用作回填或按监理工程师指示其他方法处理。基础挖方应始终保持良好地排水,在挖方整个施工期间都不致遭受水危害。基坑开挖至图纸规定基底标高后,如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规定承载力要求时,根据实际钻探(或挖探)及土壤实验资料提出地基处理方案,报告监理工程师审查,并按监理工程师指示处理。开挖基坑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之前,不得砌筑圬工。基坑开挖完毕,报请监理工程师到现场监督检验,将检验情况填写地基检验表,报请监理工程师复验批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进行铺设底浆,铺设底浆要均匀。,石料质地强韧、密实,无风化剥落、裂纹与结构缺陷,表面清洁无污染。,材料使用中(粗)砂,且为河砂,过筛后机拌3~5min后使用。砂浆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稠度;在拌与3~5h使用完毕;运输过程或存贮过程中发生离析、泌水砂浆,砌筑前重新拌与;已凝结砂浆不得使用。,废弃材料及时清理出场。-50m分段砌筑并以10m~15m设置沉降缝,沉降缝用沥青麻絮或其它防水材料填充。 材料进场前,要提供片石、砂、水泥,样品报送监理、实验室,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场,材料进场后要经监理现场检验合格才能使用。,按要求做好试块,送实验室检测。、回填:1、工艺流程基坑清理→分层铺上→分层夯打→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2、回填待片石砌体强度达100%以上后进行。3、回填前必须将松土、杂物认真清理干净,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行回填;4、检验回填料质量有无杂物,检验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料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参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5、使用振动
iA护脚施工技术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