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法的意义以及教学误区
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熊颖 100121106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高校教学中运用讨论法的意义及教学课堂中产生的误区进行讨论。讨论法在本文中体现的意义包括三点:。针对这三点,本文展开探究,得出讨论法相对讲授法更为复杂更难以被教师所控制,但是也是可以真正发挥高校课堂实际意义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着重注意讨论法的应用于研究,规避一些误区;对于现有的误区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教育学讨论法意义误区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指出:高等学校“应努力为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的贡献”[1],这为高等学校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因此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学习的模式来说,随着国家的新一轮的课改,更多的教学模式应用在了高校的课堂教学中,甚至有的中小学教学模式也开始尝试进行变革。在此,我们就着重讨论在教学法中侧重学生学的方法—讨论法。
讨论法的含义及类型
所谓讨论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是普遍的概念,然而,在此我认为讨论法还能与泰勒的课程理论相挂钩。泰勒的行为主义恰巧就与讨论法的核心不谋而合,他认为学习是(1)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2)学习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教育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2]从这两点不难看出,讨论法恰巧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在学习中实践的机会,当学生成功在讨论中得出学习结论的同时,也会具有极大的满足感。由此,我们可以定义讨论法不仅为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能参与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样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一种思想方法与学习方法。学生讨论的目的并不局限于辨明是非真伪,而是能够结合过去所学习的内容、运用到实际解决问题方面。这也是社会对当代高校优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讨论法类型的划分取决于不同的标准,主要类型有以下三种(1)主导者的标准(2)准备程度的标准(3)规模和要求的标准。
主导者的标准,是有教师主导的讨论和学生主导的讨论。前者是教师指导的,让学生通过提问来探索问题和争论问题,后者是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寻找不同的答案[3]。
准备程度的标准,有主题讨论和即兴讨论。前者是师生精心准备,交流比较广泛深入的讨论,后者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发表看法[3]
规模和要求的标准主要形式有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讨论和专门小组。在此我们着重介绍小组讨论模式。小组讨论模式是以小组组织形式,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老师或者小组成员对学生的一系列提问从而达到对题目正误的判断,对于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对自身能力的提高。
其具体操作步骤是(1)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或班级中有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分配任务到各小组,各小组成员讨论解答然后得出意见相对统一的答案。(2)小组选派出一个小组代表进行主要讲解,其余组员进行适当的补充。(3)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并且最终给与结论。
讨论法在教学中的意义
在现代高校的课堂中,教师们通常更愿意采用讲授法而
教育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