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地区名称:观音寺地理位置:原址建于老张庄(四面钟东部)年代:年代悠久,历经苍桑,于1930年彻底毁于战火。材质及其形制:二000年,从筹建始,历经数年,至2007年春,庄严的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及僧寮全部竣工。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为仿唐建筑风格,供奉有释迦牟尼佛(中),身高四米八,香樟木制作,相好庄严,慈悲无量。现状:在原址上新修缮的寺院已经开放。备注:名称:陕县空相寺地理位置:河南,陕县空相寺空相寺因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李村乡境内熊耳山下,故又称熊耳寺。年代:空相寺古称定林寺,俗称西山寺。建于东汉永平年间,是我国建筑时间较早的寺院之一,素有“陕郡之圣地,天下之名蓝”美誉。材质及其形制:1、达摩塔此塔在寺院中轴线之南,系菩提达摩圆寂后,由积庵法师于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公元538年)筹建。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郭子仪启奏加封为“圆觉空观”,今称达摩塔。 2、八棱经幢经幢为宋英宗治平元年九月刻写(公元1064年),其质为石灰岩,八棱八面,凿字六行,文字内容为陀罗尼经文。 3、石狮石狮为熊耳山岩石雕成。 4、南朝达摩碑此碑内容为歌颂达摩丰功伟绩。碑文为南朝梁武帝所撰,碑题为《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所立。碑文气势雄伟,想象奇特,大有庄子文风。为楷书书写,字体瘦俏,讲究章法。 5、明代达摩碑此碑在达摩殿前,碑题为《菩提达摩圆觉大师碑》,明代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所立。 6、重修菩提达摩大师塔铭并序,此碑为明朝朱元璋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所立。 7、重修空相寺转角楼碑此碑为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8年)所立,碑中记载唐朝时重修空相寺,郭子仪任总监工。 8、康熙年间重修熊耳山寺碑此碑为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所立,碑文断残,部分可辨。 9、雍正年间重修熊耳山空相寺碑此碑为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所立,碑题为《重修熊耳山空相寺碑记》,碑文尚可辨识。 10、达摩造像碑此碑为魏元象元年(公元538年)所立。碑正中刻达摩大师站像。碑右上侧刻一偈语为:航海西来意,金陵语不契,少林面壁功,熊耳留只履。四名偈语概括了达摩的生平。备注: 名称:太白顶云台寺地理位置:云台寺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处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年代: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478年)。材质及其形制:现状:云台禅寺由清至今历经沧桑,期间屡有兵患匪祸此来彼往,至1949年,除石观外佛寺成为废墟。1989年,住持和尚率僧尼居士化募集资,历时七年,使得云台寺六大殿堂终于竣工,依次为天王殿、玉佛殿、大雄宝殿、卧佛殿、观音殿、毗庐殿。备注:名称:水帘寺地理位置:水濂禅寺位于桐柏县城西六公里的山峡中。年代:始建于宋元祐三年(1088)以前,寺院所建具体年代无考。材质及其形制:现状:1983年水濂寺得到完整的修复,先后建成大雄宝殿、庇庐殿、玉佛楼、天王殿、山门、僧房楼、功德堂、禅林院、罗汉堂、华藏图书馆各类殿堂房舍120多间,各类佛菩萨像120多尊(其中大型精雕缅甸白玉佛像堪称中原一绝),大型木刻金刚12面,历代僧人传承保存的频伽藏一部,日本版大正藏两部经书二万余册。石塔六座,石拱桥五座,拦河坝一座,俨然一座百宝庄严的梵宇佛刹巍然重辉。备注:据碑文记载,宋元祐三年(108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清乾隆八年(1743年)均有重修。千百年来该寺时遇兵燹匪患;几经兴衰。名称:淅川法海寺,法海寺又名乍客寺、俗称大寺。地理位置:位于淅川县荆关镇磨沟村、伏牛山余脉乍客山半腰间。年代:据《乍客山法海禅寺碑记》载:“乍客山法海禅寺由西峰禅师创于唐高宗风仪二年(677)。有田地20亩,房38间,僧10余人”。材质及其形制:由于清末太平天国义军攻克荆紫关,火烧法海寺,寺内主要建筑连同著名的白衣阁均被付之一炬清之前的建筑已不复存在,具体使用材质已无考。现状:现存古建筑8座,均为清代所建。法海寺连同平浪宫、玉皇阁、山陕会馆、万寿宫等组成的荆紫关镇内古香古色的建筑群,一并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备注:名称:香严寺,香严寺又名香岩长寿寺地理位置:地处淅川县城南40千米的仓房镇境。年代:。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香岩寺始建于唐”。材质及其形制:寺院坐北向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山门、韦驮殿、凝月轩、大雄宝殿、接客厅和藏经楼,自下而上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陪建东西客房、僧房和十王殿,并在东部另辟“静修院”,一进五庭院,步步登高。整个建筑严谨对称,规模宏伟,风格各异。大雄宝殿,为硬山式建筑气势磅礴。现状:从建成之日始至今屡屡有增加,现存殿、堂、楼、阁及各种建筑141间。香严寺原有两座禅院,“一在白岩万山环抱之中,一在山麓丹水旁。相望30里,俗谓之上寺、下寺”。下寺已被丹江库水淹没,现仅存上寺。上寺位于仓房镇西北4千米处
开封地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