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走向现在: 兰州因兰得名,兰州确产兰花, 兰州多兰地名,兰州爱兰之城。从现在走向未来:兰州要建设区域中心、宜居城市、黄河明珠、如兰之州。在兰州市四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之初,兰州城市定位初步表达为:区域中心、宜居城市、黄河明珠、如“兰”之州。近两年, 兰州进一步提出建设“如兰之州”、“如家之城”。位于西北的兰州, 因一“兰”字, 在其雄浑之余, 平添了几分典雅和秀美。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今天, 提出“如兰之州”、“如家之城”, 无疑将是一个令人期待的美丽图景。或许,这将为兰州这座城市打上新的文化印记! 而翻开地方史志, 兰州的确是一个与兰有着渊源的城市, 她不但因兰得名, 而且是一座爱兰之城, 至今许多地方仍以兰命名。据称至今巍巍的皋兰山颠仍有一种名为“皋兰”的兰花, 兰州该如何装扮自己的兰花景观、做好自己的兰花产业,擦靓兰的名片,把自己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如兰之州”? 记者王占东唐华伟文/图 1 兰州跟兰花渊源极深近年来兰州提出要打造“如兰之州、如家之城”的城市形象。因兰得名的兰州,的确与兰花有着渊源。兰州一名, 始于隋代开皇元年( 公元 581 年), 唐代人李吉甫撰的《元和郡县图志》陇右道兰州条下记:“隋开皇元年,立为兰州,置总管府,取皋兰山以为名。”《通典》和新旧唐书《地理志》在记述兰州时, 均言“以皋兰山为名”, 说明兰州一名源于皋兰山。那皋兰又有何意呢?史地学界多数人的看法是: “河边高地是为皋,高地兰草是为兰。皋兰就是生长兰草的河边高地”。由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参与主编的《甘肃的由来》一书也载称: 皋兰一词,究竟是何含义,上下千载, 诸说迭出。人们从地理学、民族学、语言学和历史学的不同领域探讨过她的微妙成因。……有的说,皋兰与祁连一样, 寄寓高峻齐天之意。有的则说, 皋兰与哈拉同义, 是泛指北国高大山脉之意。这些说法, 虽然各自言之有据, 但毕竟难以使人深为信服。史地学界较多的说法是, 皋兰属于古植物地名。河边高地是为皋, 高地兰草是为兰。皋兰, 就是生长兰草的河边高地。战国时代楚国伟大诗人屈原《招魂》“皋兰披径兮斯路渐”,《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的诗句, 便是这一古老地名最早也是最为有力的历史含义的出典。再从这里的地理根据来看,“浪播古今怒, 沙飞天地黄”的万里大河,在山前环流,奔腾东去。山坡上,叶扁平,线形, 花色蓝而美丽的春兰, 旖旎多姿, 妆点层峦, 这便是皋兰山天然和谐的地理环境和山名缘由的真实写照。 2 兰州兰花,曾走向国内外市场《甘肃的由来》一书载称: 在兰州地区“以山名命为县名的,相继有明清两代的兰县和皋兰县问世。明洪武二年(1369 年) ,降兰州为兰县。成化十三年(1477 年) ,复升兰县为兰州。清代乾隆三年(1738 年), 经甘肃巡抚题奏, 奉旨置皋兰县。虽然明清两代各自所置的兰县和皋兰县名互异, 但究其得名来历,却是异流同源,都导源于兰州盆地海拔 2129 米的主峰皋兰山名。所不同的是, 前者是由山名的简称衍化而来,后者径直以山名的全称作为县名罢了。”“其中, 尤以皋兰山的简称, 作为桑梓故里具有权威性、典型性的代称和爱称, 被广泛运用各个方面。且不说山名爱称曰兰峰、兰岭、兰山;城名雅号曰兰邑、兰市、兰城;地名恭拟曰兰园、兰苑等等,甚至连历代的乡邦文人名士,重臣名流, 也时有以兰字入名,
兰州因兰得名,兰州确产兰花,兰州多兰地名,兰州爱兰之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