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与笼子”给教学反思管理启示不久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袋鼠与笼子”小故事,觉得很有意思,摘录如下: 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高度过低。所以它们决定将笼子高度由原来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一天长颈鹿与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话!”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只知道有问题,却不能抓住问题核心与根基。这则故事让人联想一些学校对教师教学反思生硬管理:强行规定教师写教学反思字数,并且课课都要有反思。这些学校要求老师写随笔,或者说叫做教学札记,这个本来很好做却又成为教师发牢骚新话题,或都说攻击学校管理一个重要内容。问题出在了哪?问题出在校长“逼”生硬。这种不看具体情况僵化要求,无异于逼鸡下蛋。这种硬性、过高、机械、僵化管理对于那些立志成为教育家教师也许还能够适应,但对教师这样一个大群体来说,只会引起大家反感。虽然他们敢怒不敢言,但那种消极情绪状态决定了反思效果不会起真正作用。“教学反思只有深化到教师心灵,成为教师精神需要才能发挥作用。发表还是不发表作品,那是教师自由”。因此“袋鼠与笼子”给校长启示是:学校管理者要引领着教师队伍走向专业化,学会教学反思,让教师将教学反思当作自己专业成长平台,变“苦差”为个人成长“追求”。启示之一:反意问题解决思想关键:培养反思写意识我们教师每天吃三顿饭,那是保证身体必需营养。如果我们每天加上反思与写作第四餐精神大餐,那身心岂不是更健康。因此学校领导要引导教师在教育生活每个阶段自觉地审视、反省自己,记下教育教学成功经验、感悟、教训、案例,养成持之以恒地写教育反思随笔、读书笔记良好习惯,这教师专业成长有效途径。写是教师思维火花碰撞。学校生活就是一个舞台,到处是思想火花,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去擦亮它,它们都可以经过一定思维加工,以案例反思形式“写”出来,虽然有时是一点感动,是一丝酸楚,是一阵狂喜,是一片失落,但及时地用笔捡拾起却都是颗颗珍珠。写是教师职业灵魂净化。写是教师从教育教学实践“艰难苦恨繁霜鬓”叹息中获得凤凰涅似重生,是教师对自我教学方式一种静静梳理。无论是教学前,教学中,还是教学后,只要教师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便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复杂而鲜活教育教学实践中。写是教师身心快乐源泉。教师作为一个行者,不能仅仅是一位识文解字“教书匠”、“管生匠”,而应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管理思想与观点,并用“写”来为自己所见、所闻呐喊,一吐为快,心里往往会生发出难得轻松之感,是一种难得教育享受! 启示之二:反意问题解决入手关键:养成反思写习惯目前众多在教学上取得成功教师都有在教育论坛上写教学反思记录录为日后教学提供了最基本原始资料,它是我们教师一笔巨大财富。然而,当前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教育反思重要性,没有养成写教学反思习惯,从而失去了第一手感性材料,这是教学、教研资源一大浪费。因此学校领导要引导教师不能仅仅是在教着,更不能是在痛苦地教着,必须开展教学反思。首先、教学反思表现为自觉性。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思想需要,而且是
“袋鼠与笼子”给教学反思管理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