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古典诗歌音韵格律简说
制作:韦盛年
学习要点
○古典诗歌的分类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美学特征
古典诗歌
古体诗
近体诗
四言/三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按诗句字数分)
骚体诗/ 乐府诗/ 行、歌行/古体绝句
(按体裁类型分)
律诗
绝句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六言律诗
排律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古典诗歌的分类
古典诗歌的押韵
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末一个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叫押(压)韵。
押韵的形式:
1、句句用韵:
《诗经》《楚辞》的大多篇章都是句句押韵的。早期七言古体诗句句押韵,相传是汉武帝曾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七言诗,句句用韵,后人称这种诗体为“柏梁体”。
2、融句用韵:
《诗经》《楚辞》后的古典诗歌大多都是隔句押韵的。这是古典诗歌的常态。
押韵的形式:
3、融两句用韵:
即三句一韵。这样的诗歌很少。
押韵的形式:
4、交错用韵: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周南·兔罝》
罝(jū)、夫同韵,丁(zhēng)、城同韵。
5、韵脚加语气词: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楚辞·橘颂》
中古以前没有韵书,作者根据当时的语音选择同韵字。
隋代以后有了韵书,诗人要依据韵书所定的同韵字来押韵,叫“诗韵”。
白话文运动后,新诗可不押韵,也可押韵。押韵按现时的普通话语音系统来选择同韵字。建国后编有“中华新韵”,仅十四部,极易押韵。
如何判断同韵字?
隋·陆法言著有《切韵》(今只存殘编),该书将字分为206韵,因分得过细,不便于运用,于是唐代规定相近的字可以通用。
北宋·陈彭年等人依据《切韵》,修订增补后编出《广韵》一书,是现存最完备的古代韵书。
南宋时,平水人刘渊把通用的字合并成为107韵,后人再减为106韵,这106韵统称为“平水韵”,一般就叫作诗韵。为后世通用。
古代的韵书
平水韵
诗韵常用字表
◆韵书里,同韵字集在一起的若干部,叫“韵部”。每一韵部取一个字作代表,叫“韵目”
“四声”的发现与近体诗的形成
南朝齐、梁时期的沈约、周顒(yónɡ平声)发现汉字有“四声”:平、上、去、入,并运用到诗歌创作上,提出了“前有浮声,后必切响”的原则及“八病”之说。这种诗体在文学史上叫做“永明体”(“永明”为齐武帝萧道颐的年号)。
第三讲 古典诗词音韵格律简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