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观察.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观察.doc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最常见病理类型是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临床表现为全消化道(食道到直肠)罹患的间叶源性肿瘤的其中一类。其来源于组织结构相对未分化的间叶细胞。据相关研究认为,作为非上皮源性肿瘤的胃肠道间质瘤主要起源是消化道中免疫组化表达CD117阳性的、组织形态富于梭形、上皮形或多形性细胞的间叶干细胞。近年来GIST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仍较为困难[1]。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重症胃肠道间质瘤21例,并对其临床特点、相关辅助检查选择和治疗措施进行【门I顾,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肿瘤发病部位:发病于窦部间质痛3例;发病其中空肠间质瘤1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1口|顾2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男性胃肠道间质瘤13例,女性胃肠道间质瘤8例,患病年龄在23〜72岁之间,平均年龄53岁,病程最短10d,最长6年。胃部15例(%),其中胃底部间质瘤4例、体部间质瘤8例、于十二指肠1例(%);为降部间质瘤;发病于小肠2例(%),回肠间质瘤1例;发病于结肠3例(%),全部为升结肠间质瘤。并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物和消化道出血有15例;有4例直肠胃肠道间质瘤表现为便秘、下腹坠胀;有2例回肠胃肠道间质瘤因肿瘤压迫膀胱以尿频为主要临床表现。术前相关检查情况:木组21例患者术前均选择行消化道内镜、消化道钏剂造影、B超、CT扫描、或MRI成像等相关辅助检杏。消化道蚀剂造影13例有阳性发现,表现为局部的充盈缺损(胃)或肠壁受压变形(十二指肠)。19例患者行消化内镜检查,16例有阳性发现。电子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1例、胃间质瘤2例、胃平滑肌瘤5例、胃黏膜下肿瘤伴溃疡7例。电子结肠镜对3例升结肠间质瘤检查时无阳性发现。小肠、升结肠间质瘤在B超、CT扫描或MRI成像检杏下以腹腔椭圆形肿块为表现,CT或MRI同时可对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浸润情况有良好的显示;具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术后病理报告情况:本组21例胃肠道间质瘤中,良性间质瘤14例;交界性间质瘤4例;恶性间质瘤3例。免疫组织学检查结果:CD117表达阳性17例,CD34表达阳性11例;SMA表达阴性10例,S100表达阴性18例。,肿物均经完整切除,手术后恢发顺利,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其中胃间质瘤行胃大部切除9例(远端胃大部5例、近端4例),行胃体局部切除6例;1例十二指肠降段间质瘤肿物切除后端端吻合术;3例小肠间质瘤行小肠部分切除术并行端端吻合重建;3例升结肠间质瘤行右半结肠切除。2结果木组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2例患者因肿瘤转移复发;1例发生在术后2年,另1例发生在术后26月,余19例随访存活至今。其中1例小肠1例小肠恶性间质瘤在随访至第2年复发,再次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给予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定期复杏,未见肿瘤再发,存活至今。3讨论胃肠道间质瘤在临床中较为少见,既往因相关病理诊断认识的所限,此类胃肠道肿瘤常被误诊为其他肿瘤如平滑肌瘤或肉瘤。等[2]建议将间叶源性肿瘤中组织形态呈梭形、上皮样或多形性细胞且免疫组化富于CD117阳性表达的、排除平滑肌肿瘤和神经源性肿瘤后的部分,称之为胃肠道间质瘤,即GISTo学者们也把来源于腹腔内包括肠系膜、大网膜、胰腺组织和后腹膜的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tteee8
  • 文件大小51 KB
  • 时间2020-05-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