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宪法的思想渊源.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宪法的思想渊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相对于民法,刑法等部门法,它的历史仅仅是短暂的二百多年。在以民主为象征的宪法产生以前,人类社会还处于封建统治状态。导致宪法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我们也可以理解,近代宪法的产生有着它深刻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法律条件。宪法是在一个主权国家的范围内,配置和规范国家权力,以有效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规范总和。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其核心是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深刻思考。也可见,促使宪法产生的原始想法。这对宪法的产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们来考察宪法的思想渊源。宪法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典自然法思想。自然法又可溯源到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正义论以及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等等这些古希腊哲学与法律思想。而由西塞罗系统阐述了理性主义自然法理论。“其基本观念在于,认为存在一种普遍的、永恒的自然法则,而且一切个人、国家和制定法都必须遵循。”英国学者劳特派特曾指出:“如果没有自然法体系和自然法先知者的学说,近代宪法和近代国际法都不会有今天这个样子。在自然法的帮助下,历史教导人类走出中世纪的制度进入近代的制度。”“古典自然法思想在17、18世纪的欧美国家得到了广泛传播,并作为指导理论在资产阶级革命及其成果的巩固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近代宪法与宪政的产生和发展来看,这种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自然法的许多主张在宪法或者宪法性文件中都得到了反映。”因此,在罗马法学成就的基础上,封建社会末期,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如英国的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美国的潘恩等提出了许多激动人心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口号和思想,以反对和批判封建统治所赖以存在的思想体系。如以“法治”批判“人治”,以“人民主权”取代“君权神授”,并提出“天赋人权”“自然权利论”“社会契约论”“权力分立论”“民主”“自由”“正义”等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口号和理论。这些学说和理论一经提出即能够深入人心,获得人们的认同和响应,唤起了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在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成为资产阶级制定和实施宪法的理论基础。也正是这些这些理念理论充当着宪法的思想渊源。㈠法治法治的含义,是指以民主为前提和基础,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但确实的内涵又有许多争议。法治是宪法与宪政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精神在于政府必须依照法律进行有效统治;人民有立法权;法律面前人人自由平等。从《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开始,它就得到了近现代宪法精神的一致认同。它具体表现在立法,执法,守法方面。法治的优越性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而这种优越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法律是集体智慧和审慎考虑的产物;第二,法律没有感情,不会偏私,具有公正性;第三,法律不会说话,不能象人那样信口开河;第四,法律借助规范形式,具有明确性;第五,实行人治容易贻误国家大事,特别是世袭制更是如此;第六,时代要求实行法治,不能实行人治;第七,实行一人之治较为困难,君主的能力和精力毕竟有限;第八,一人之治剥夺了大家轮流执政的权利。㈡人民主权人民主权是指主权归属的主体只能是人民。人民主权意味着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国家权力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人民能自主、平等地参与国家权力的运转和公共政策的形成,人民能够共享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人民能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地监督

宪法的思想渊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0-05-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