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项目建议书一总论1、项目名称:灵璧县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项目,包括救灾物资储备库和重点项目装备项目。2、建设地点:原救灾储备仓库原址改扩建,重点枢纽乡镇(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站点3、建设内容:建设县级救灾储备仓库一座,建设乡镇救灾储备库两座,配备重点救灾装备(生命探测仪器、应急通信装备、应急广播设施、救灾专用车辆、紧急救援直升机、应急救援专业机械设备等技术装备建设4、建设规模:建设1个救灾物资储备库,省级2个县级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库。形成分级管理、反应迅速、布局合理、种类齐全、规模适度、功能完备、保障有力的救灾物资储备库体系。到2015年,保证灾后12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其中,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筑面积达到46万平方米,。一、项目提出背景减轻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地震灾害的客观需求,我县地质构造复杂,具备发生破坏性地震的背景,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重大基础设施不断涌现,高速公(铁路、长输管线、城市管网等生命线工程日趋密集、复杂。由于我县城区及主要城镇处于郯庐地震带,许多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都面临强地震威胁,一旦遭遇强烈地震,不仅危及工程本身的安全,且可能产生极为严重的次生灾害和难以估量的间接经济损失,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县提前在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历史时期,在民政部提出十二五防灾减灾规划时,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地震安全需求,建设服务于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救灾物资储备库和重点项目装备是非常必要的。二、国内发展现状和现有基础有组织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在我国自建国以来就已实行,但在2000年以前,地震应急工作一般都是临时性的,应急工作完成后相应的各种队伍、组织均回归原建制,没有形成一套针对地震应急特点的指挥-救援体系和常备机构与专业队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保障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将建立地震应急体系和管理体制提上了议事日程,特别是2000年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和2001年中国地震紧急救援队成立后,我国开始从组织体系上建设常备性的地震应急救援机制。经过近10年的建设,我国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1建立了较完善的地震应急法律法规;(2初步建立了“平震结合”的地震应急指挥组织结构;(3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建设初步展开;(4推进了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5组建了精干高效、准军事化的地震现场队伍;(6组建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并将建设培训基地;(7组建了省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8开展城市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试点建设;(9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可对包括地震灾害在内的各类自然灾害开展物资救助的救灾物资储备系统。我县初步建立了地震信息传输处理系统,组建了覆盖全市的地震灾情速报网、宏观信息网;初步建立了市、县(区、市两级级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初步建立了涵盖市、县(区、市、乡镇(街道和重点企事业单位、大型公共场所的地震预案体系;共享省地震灾害救援队应急救援资源,组建了社区防震减灾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并初步建立了培训体系。但我县仍面临社会救援能力不强的问题,缺乏紧急救援培训设施,救援队伍亟待充实和专业化,救援反应能力还需加强,救援体系还需进一
灵璧县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