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II Y2551 044 在全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所承担的重要历史使命。但是目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活动不规范、内容不系统等诸多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制度的约束。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建设,以此达到改进和完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提高生态文明教育实效的目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是指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运行要求以及对相关教育制度建设主体的基本要求纳入正式规则体系,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和主体的职责落实,使得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这一实践活动不断趋于规范化、系统化和组织化的动态过程。其内在要求是坚持生态价值观为指导;根本目的是促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规范化、系统化和组织化;具体要求是建立体现生态文明教育要求的制度体系;重点在于保障教育制度的遵守与执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应是由四个方面要素所组成的体系,包括规定生态文明教育教育主体权利义务责任的制度规则、体现生态文明教育价值判断和目标定位的制度理念、反映生态文明教育制度指向和范围的制度对象、承载制度内容及具体规则的制度载体。当前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化的角度进行反思,其主要原因在于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建设的研究不够、对已有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落实不到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建设要受到许多要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主体影响因素与非主体影响因素。主体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二者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政策规定和行政立法,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提供政策法律保障;高校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体系,保障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非主体影响因素主要是指制度体系建设所涉及的内部影响因素和制度建设的外部影响因素。内部影响因素又可以分为静态影响因素和动态影响因素。静态影响因素包括课程体系、教材内容建设、教师队伍、实践基地等;动态影响因素包括教学计划管理、运行管理、评价等。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前提,高素质的教育队伍是保障、良好的教育实践基地是辅助,教学计划管理、运行管理、评价对促进教育活动的规范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指党和国家的相关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来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生态环境变化等。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不断趋于规范化、有序化的过程,也是高校师生生态文明观念不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自觉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还是高校教育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过程。进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建设应当确立和强化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理念;建立健全包含课程教材建设制度、师资队伍建设制度、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制度等制度在内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体系;明确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的主体责任。为了保障教育制度能顺利实施,应该促使各教育主体认真遵守并严格执行教育制度,同时要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落到实处,由此促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有序高效的开展,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水平。关键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制度要素影响要素 ABSTRACT Inthepromotion of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background,to strengthen the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allimportant historical mission the curren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ofcollege students 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development not balanced,irregular activities,not content important reason fortheseproblems thelackofinstitutionalconstraints We should attachgreat importance totheconstruction of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system,in order toimprove andperfect the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nColleges anduniversities,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建设分析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